阜阳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全省第三
【中华收藏网讯】记者昨日从市文物管理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经国家普查办公室验收认定,我市可移动文物国有收藏单位有16家,共采集文物藏品9023件(套),位列全省前三位。
历时三年多“数家珍”
据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孙丽华介绍,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部分)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又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一项旨在全面掌握我国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国家工程。
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从2012年10月开始,到2016年12月结束,普查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
阜阳市现辖颍州、颍泉、颍东三个区,太和、临泉、阜南、颍上四个县及界首市,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
目前,我市的普查数据录入和上传工作完成,已经通过国家普查办公室审核。
阜阳宝贝数居省内第三
“通过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掌握了我市现存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保管权属和使用管理等情况。” 孙丽华说,目前全市现有可移动文物国有收藏单位共16家,全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为9023件/套,位列全省第三。其中,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可移动文物9013件/套;档案馆收藏可移动文物2件/套;其他单位收藏可移动文物8件/套。
从类别来看,收藏总量较多的是:瓷器921件/套;陶器1549件/套;铜器1569件/套。此外,还有雕塑造像、玉石器宝石等。
从级别看,一级文物56件/套,二级文物275件/套,三级文物2872件/套。
个别文物堪称稀世奇珍
据了解,我市收藏的可移动文物中,从史前,夏商周至明清时期各个朝代的文物都有。各个朝代的钱币、汉代及其他时期的铜镜数量较大。汉代文物中以青铜器居多,铜鼎、辟邪钮铜印、铜鎏金香薰、描金铜弩机、铜碗、铜勺等应有尽有。
一级文物中,距今最近的一件是清初的“张大庚印”,质地为金,保存完整。
青铜器是馆藏文物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商周至汉时期的酒器、食器、兵器,战国至唐宋时期的铜镜,战国至金时期的印章等。商周时期的鼎、瓤、簋、觚、爵、尊等都有收藏,其中带有铭文的爵就有多种;收藏的战国时期楚国的“郢大(府贝)铜量”,是国家颁发的标准量器,非常珍贵。
其中,一面带有有关歌颂“井田制”铭文的王莽时的铜镜,不仅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而且铸造精美,在国内尚属孤品,堪称稀世奇珍。
每件文物都有身份号码
此次普查,建立了文物资源数据库和文物身份证制度。登记的每件文物,都被赋予全国永久唯一的22位数字编码,作为文物属性验证、信息甄别和索引查询的识别标识。
我市将积极推进普查成果的共享和利用,出版相关图书图录,建立网络宣讲平台,推进文物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合理利用,进一步提升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收藏品 实现文化兴国 三大改变让艺术市场达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