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抄袭争端,全靠片方良心发现?
【中华收藏网讯】电视剧《锦绣未央》涉嫌抄袭小说的风波未平,影视剧的抄袭问题又添新例。上周,因第四集剧情涉嫌抄袭网络作家“大风刮过”的小说,网剧《热血长安》主动下架涉事剧集,并公开道歉。
《热血长安》自2月15日起在优酷视频独播,播出后反响不错,累计网络播放量达2.5亿次。但剧集播出后,就有不少观众指出,该剧第四集《志怪惑人》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大风刮过”的作品《张公案》中的《鬼笔筒》极为相似。2月25日,“大风刮过”在微博公开发表质疑,并指出剧中真凶和受害人的姓氏都未做改动,抄袭情节十分明显。
次日,《热血长安》制片方通过官方微博透露,剧方自行比对后,认为剧作并不存在抄袭问题,但为表公允,特邀业内版权专家、编剧余飞进行抄袭比对,并表示会对比对结果负责,“如果确认抄袭成立,将按照法律法规进行道歉和赔偿,并严肃处理当集编剧。”上周五,余飞公布比对结果,确认抄袭成立,并于上周六公布了报告书,“经过比对,《热血长安》剧本共30个情节点或信息点,有15个涉嫌抄袭,13个点属于原创内容,2个点排除抄袭。判定结果为,抄袭成立。”
余飞透露,这一次的抄袭比对是应制片方要求而进行的,尽管结果与制片方预想的不同,但制片方的处理态度还算合理。在接到比对结果后,《热血长安》剧方宣布立即对第四集在网站进行下架,对“大风刮过”及观众致歉,并解除与第四集编剧的合作关系,后续还将与作者、版权方持续沟通,以期妥善解决纠纷。随后,该集编剧也公开发文致歉,承认了抄袭一事。
同时兼任中广联编委会副秘书长的余飞指出,前后不足两周,这次引人关注的网剧抄袭案算是得到了一个相对公正的处理结果。而像此前编委会介入的琼瑶于正案、《芈月传》抄袭案、《锦绣未央》抄袭案等,几乎都是等到剧集播出、侵权伤害已经造成后,才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维权成本较高。影视剧抄袭的维权向来麻烦,正如此前“大风刮过”所言,“抄袭者抄得快,官司刚起头,估计剧已经播完了,一场官司反而会给抄袭的剧目带来热度,使其收视率和点击率上升。打一场版权官司又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做出的赔偿对被抄袭方来说也不值一提。”
“业内能够对文本进行专业比对的人也少之又少。”余飞说,此前的几次抄袭案件,以他和汪海林为代表的编剧都是出于维护行业秩序的公益角度进行比对,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往往被人指摘,不被认可为独立的第三方。近两年,由于“IP剧”(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盛行,抄袭成风、先天发育不良的网文界也往往导致影视剧成为抄袭的重灾区,“抄袭的情况相对往年发生的频次高了很多,而抄袭的方式也普遍较为低劣。”余飞称,由于影视剧抄袭还存在着剧本改编的工序,往往不能单纯凭借文本文字之间的逐一比对,来确定抄袭事实,而需要结合不同的剧本及台本表现,来做出推断,因此标准难以统一,也给法庭认定带来不小的困难。“目前编委会已经开始着手成立专家委员会,希望未来能够专门负责抄袭比对,但截至目前,影视剧的抄袭争议一旦发生,还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解决机制,而大多数剧方更在意的是利益回收,而对抄袭视而不见。”余飞说,像这次单纯依靠制片方的“良心”来妥善解决问题,极为少见,希望开了一个好头。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收藏品 实现文化兴国 三大改变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未来十年收藏市场:艺术品将迎来新的繁荣高峰!
- 艺术品市场正在转变:再不知道艺术品资产化,就是跟不上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