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流浪 原版《清敕修大藏经》几日起驾回宫
【中华收藏网讯】历经7年多,《清敕修大藏经》文物保护项目完工,我国现存唯一一部官刻汉文大藏经木质经版补齐、修复。修复后原版刷印了80部《清敕修大藏经》,其中一部于1月17日捐赠给故宫博物院收藏。
大藏经,是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为藏经,也称一切经,有多个版本。中国刻印佛教经典全藏始于北宋开宝年间,继之,历朝纷纷效仿。《清敕修大藏经》,又称《乾隆大藏经》或《龙藏》,是我国古代最后一部官刻汉文佛藏,始制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从雍正十三年开雕,至乾隆三年(1738年)竣工,雕成经版79036块。藏经以《千字文》编号,自“天”字起至“机”字止,共724字,每字一函,全藏共724函,每函10册,共计7240册。全藏共分正藏和续藏两类,收入佛教经、律、论等部著作共1669部、7168卷。内容不仅包括佛教经典,还收录了元、明、清历代高僧大德的章疏、论著、语录、史传和目录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和艺术价值。《清敕修大藏经》经版初刻完成后存于故宫武英殿内,后历经劫难、几经辗转。
《清敕修大藏经》文物保护项目启动于2009年。据修复保护项目委员会首席专家、总顾问延藏法师介绍,大藏经经版每块重4.5公斤,全部经版总重360吨,总体积超过1000立方米,仅清理工作就耗时两年多。
经查实,《清御制龙藏经》经版现存69410块,佚失9626块。佚失的经版中,包括乾隆时期撤毁的800余块经版、近百卷典籍。在现存的经版中还有20%以上的经版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补齐《清敕修大藏经》初印底本,是经版保护工作的关键。而补齐过程非常复杂,为了找到最初的刊印版,项目组走访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百余所图书馆、博物馆和寺院等藏书机构,进行了大量专业细致的校勘和补缺,补齐、更正了历次版本的缺失、勘误。
项目的实施,不仅补齐、修复了全部遗失或损坏的经版,而且第一次为经版配备了约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专业库房,第一次建立了《清敕修大藏经》数字化档案。工作人员介绍,项目坚持传承不疑古,保护不失真的原则,全面修复后原版刷印的《清敕修大藏经》,无论抄纸,还是制墨、刷印、装订等工序,全部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按照雍乾盛世初雕时的风貌,原大原色原样呈现。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收藏品 实现文化兴国 三大改变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未来十年收藏市场:艺术品将迎来新的繁荣高峰!
- 艺术品市场正在转变:再不知道艺术品资产化,就是跟不上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