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发现距今2000年阿拉伯战马岩画
【中华收藏网讯】中德两国岩画专家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北麓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发现距今2000多年的阿拉伯战马岩画。专家表示,阿拉伯良种马的“足迹”在内蒙古阴山岩画中出现,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北方草原马文化的起源、交流与发展提供了线索。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所长吴甲才说,阿拉伯马岩画是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与德国岩画学会及德国古脊椎动物研究专家在10多幅不同时期人与动物的岩画中发现的,“它身体圆润、线条流畅,鼻梁中间处呈微凹状,昂首挺胸,透出一股高傲之气,这正是阿拉伯世界名马的典型特质”。
吴甲才介绍说,岩画中的阿拉伯马高17厘米,长42厘米,身上佩戴征战出击时的披甲、足踏,披甲呈平铺背迭式,前颈、后胯、腿肚下均有宽带皮绳扣固,马下腹有垂吊式的佩饰。经技术手段测定,其刻磨时间在公元前210年左右,属于匈奴与东胡之战时期。
阿拉伯马的踪影为何在2000多年前的内蒙古草原上出现?专家认为,岩画反映了匈奴与东胡两大北方部族征战时期的情景。当时,匈奴很可能与西亚、北非等地有贸易往来,他们把以物易物交换来的阿拉伯马当作将帅战骑,或用于可汗出行仪仗。这在鄂尔多斯青铜件、陶俑等文物中均有佐证。
吴甲才说,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位于西亚的亚述帝国利用撅嘴马征战在欧亚大陆上,到了公元前4世纪斯基泰文化时期,出现大量撅嘴马战骑,这种马一直延续到阿拉伯帝国时代,被称为阿拉伯马。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交流,使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在岩画中留下了阿拉伯马的“足迹”。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收藏品 实现文化兴国 三大改变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未来十年收藏市场:艺术品将迎来新的繁荣高峰!
- 艺术品市场正在转变:再不知道艺术品资产化,就是跟不上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