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次发现头戴花环干尸
【中华收藏网】爱美是女性的天性。早在2000年前,生活在新疆和田地区的女性就流行头戴花环,用眉笔、奁盒梳妆打扮。她们离世后,还会将这些物品一起带入墓葬。
在近日举行的2016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上,考古人员介绍了在和田比孜里墓地的考古发现,除了发现头戴花环的干尸,还首次发现了羊脂玉挂件。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胡兴军说,考古团队根据葬式葬俗、随葬遗物等判断,此处墓地应为汉晋时期墓葬,距今约2000年。
干尸头戴花环,脸蒙刺绣“口罩”
今年3至4月,考古人员对和田地区洛浦县比孜里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地位于洛浦县山普拉乡比孜里村东南侧的二、三级台地上,墓地南北长约6000米,东西宽约1000米,遭到了严重盗挖。考古人员还发现,一些被盗墓葬还有纵火痕迹,墓内的木制物和纺织物均被烧毁。
胡兴军介绍,此次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木棺中发现一位女性的头上还戴着花环,这样的墓葬形式在新疆尚属首次发现。“墓主人戴的花环用树枝作为龙骨、再用植物的花朵作点缀,虽然历经2000年岁月的洗礼,但花朵仍清晰可辨。”
据介绍,在对40座墓葬的发掘中,除了出土陶罐、木盘、木桶、镰刀、羊骨、蜻蜓眼玻璃珠外,还有眉笔、眉石、木梳子、奁盒等数百件文物。“这说明当时这里的人很爱漂亮,注重自己的形象。”胡兴军猜测。
胡兴军还介绍,多数墓内的尸体上都有覆面,覆面与尸体的上衣领口处是缝在一起的。还有数十具尸体面部佩戴着一种护颌罩,形状很像现在的“口罩”。“表面的红色布料依旧鲜亮,上面刺绣着精美的花纹。”
新疆考古首次出土和田玉
此次发掘中,考古人员在清理一个葬有108具人骨的墓室时,还发现了一枚羊脂玉挂件,约指甲盖大小,状如鼎,白如凝脂,一端有孔,可能是挂在墓主颈部的一枚饰品。
“看到那枚羊脂玉时,激动极了。”胡兴军说,虽然国内众多考古多次出土和田玉制品,但在新疆的考古发掘中,从未发现和田玉。
除了羊脂玉,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绘有人面像的棺木。记者从现场公布的图片中看到,一具色彩艳丽的棺木两侧用红色颜料画出方格,方格内用白色颜料打底,用靛青描绘团花。彩棺的一头绘有清晰的人面像,上画一个大眼睛、大嘴巴的头像,头像还露出一嘴龇着的牙齿。
文物考古人员结合史料分析,头戴花环的葬俗、各类玻璃珠等饰品属于希腊、罗马文化元素,彩棺则可能是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而木梳、木篦、奁盒等可能来自中原汉文化地区。这些文物的出土,反映出地处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和田,在汉晋时期贸易繁盛,东西方文化在此碰撞与交汇。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收藏品 实现文化兴国 三大改变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未来十年收藏市场:艺术品将迎来新的繁荣高峰!
- 艺术品市场正在转变:再不知道艺术品资产化,就是跟不上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