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的墨宝有收藏价值
【中华收藏网】近日有文章谈到名人笔墨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问题。文中举例说,莫言的书法作品最近 出现狂跌,因而文章作者认为,名人明星的作品没有太多的艺术价值,不值得投资和收藏,而 明星们的美丽泡泡终会破灭。笔者以为,该文立论有些狭隘和偏颇,论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1、有收藏和投资价值的作品不一定都是艺术作品;
2、市场上的价格起伏不能以一两次偶然的私下交易、慈善拍卖的成交为准,必须按照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提供的长期充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
关于第一个问题,对于历史人物、政治家、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甚至著名学者专家,都可能具有大量的追随粉丝,人们由于崇拜、信仰、喜爱等心理,爱屋及乌,将这些名人的创作作品、信札、签名,甚至穿过的衣服、使用过的物品等都会奉若至宝而加以搜集与收藏。因此,因为喜欢的人多、相关藏品少,必然造成资源稀缺,也必然产生投资收藏的价值和相对应的市场。因此,作为收藏品,甚至是投资品,名人笔墨常常都是有意义的,并不应该去苛求这些藏品是不是艺术品,有没有艺术价值。名人的作品不会愁卖,这是因为他们有知名度光环,社会大众常常是根据知名度、影响力、偶像崇拜等因素对其创作的作品出价,而不是参照其艺术水准的优劣与艺术市场价格标准来定价的。
一件收藏品的背后有许多值得收藏的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纪念价值、心理满足价 值和炫耀表现价值等。因此,一件拍卖品在市场上的成交价格,往往是多种价值反映在市场上 的价格的叠加而成,没有艺术价值不等于没有其他价值,不是艺术品也可以投资和收藏,不能 简单的说一件东西因为没有艺术价值就不值钱,就不值得收藏。
实际上,名人作品的定价大多是艺术收藏市场以外的大众给予的,不是那些专业的艺术品 从业者和收藏家给出的。不应把出钱买名人作品的人都当做傻瓜,他们一定是看重了其中某一 个或几个值得拥有的价值才会出的大价钱。无论是莫言、朱军、赵忠祥,还是王中军、马云, 由于他们的作品还没有进入常规的收藏拍卖市场,由于价格的不公开透明,没有足够的可比价 格参照,从而容易造成收藏者对其作品的了解认知不够,每当见到一件名人作品,买家们往往 难以分别真伪,因此使人望而却步,不敢出价,从而造成价位的不稳定。
艺术市场上从来不会把慈善公益拍卖会上的作品价格作为市场标杆,因为其运作中包含了 诸多非市场的因素;艺术市场上也从来不会把名人用品、作品的私下交易或慈善拍卖作为价格 标准。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名人字画在商业性拍卖场上往往远拍不出私下交易或慈善拍卖会上 的价格。经验表明,名人作品仅仅靠几次运作,即便有新闻媒体和网络上的炒作,也起不到建 立其稳定市场的目的,因而难以得到艺术品收藏界的共识。
专业的艺术品投资人和收藏者常常十分看重这一点:艺术家要有稳定的艺术水准和市场价 位,其未来也要具备发展和作品增值的潜力。形成某个艺术家的稳定市场往往不是一蹴而就 的,需要至少几年的宣传、展览和拍卖,价格也要有从低到高稳步增长的过程,这样才能得到艺术品收藏者、投资人的认知和信任。
所以,名人的作品也许没有什么艺术价值,但也许会有其他的诸多价值支撑其交易的价 格,是可以进行收藏甚至投资的;但如果没有收藏、拍卖市场的认可,即便有价格,往往其价 格也是不稳定,无法体现出其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文物局发声:民间收藏“去等级化”,传统文化传承添生力军?
- 古代人为何一有钱就买点古董:真正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 他的收藏是个传奇:用200元赚到几亿...
- 《文物保护法》的新规:重塑古玩市场格局,引发六大变革!
- 古玩市场持续低迷 是古玩艺术品收藏最佳时机!
- 古玩市场低迷:真正的藏家却马不停蹄
- 他们才是处在整个收藏界“金字塔”顶端的民间高手
- 收藏界开始明朗了,未来谁拥有最多的精品藏品,谁就拥有最多的社会财富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艺术品银行的准入密码:书画与钱币的价值通行证
- 收藏学问:宋代官窑鉴定五大细节
- 瓷器收藏江湖:揭秘三层收藏者的认知壁垒与生存法则
- 艺术品已成为资产,艺术收藏热潮正在富豪圈蔓延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