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的闲情逸趣
【中华收藏网讯】“无纸化办公”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虽然未能全部实现,但确实让我们与传统的手写办公渐渐拉开了距离。即使没有电子设备,很多人也已经习惯了硬笔书写,对于那些令人难以驾驭的毛笔而言,现在早已不是属于他们的年代了。

然而,当我走进木成笔庄的时候,却有一种回归挥毫家书时代的感觉。老板张乔林是一个瘦瘦的男人,在柜台前对着一包刚刚到货的毛笔做检查。“主要是看笔杆直不直,如果不直的话,就要稍微处理一下。”自从十八岁开始来到潘家园之后,张乔林就在一直这里卖毛笔,从最初的地摊到现在的门店,可以说是看着潘家园成长起来的。

“制笔这种行业属于传统行业,一般都是家传。”张乔林的老家在浙江湖州的善琏镇,是公认的湖笔之乡。“最开始我们只是在老家做笔,后来改革开放,经济环境好了,我就跟着父亲到潘家园这边卖笔了。”说起自己的家乡,张乔林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北京这边文化人比较多,搞艺术的、爱好书画的相对而言也比较多一些。”对于像木成笔庄这样传统的店铺,顾客主要是一些书画爱好者,数量不大,却也足以养家,不会一夜暴富,也不会一夜破产。就像张乔林自己说的那样:“行情没有好过,但是一直也不算太差。

在张乔林的讲述里,我们了解到,木成笔庄的客源主要是以老客户为主,其中不乏一些像李小可、田英章这样的名家。门口牌匾上“木成笔庄”四个大字,就是出自田英章之手。

与市场里经营文玩珠串和珠宝玉石类的店铺那种富丽堂皇相比,这些经营文房四宝的店铺在空间上更显得局促。简单朴素的货架上,密密麻麻的堆满了毛笔和宣纸,再加上默默做着自己的工作的店家,若不是时不时亮起的手机屏幕,真是要让人产生出一种穿越回古代的错觉。

若真是穿越回古代,这样的店铺反而会是最热闹的吧?想象着自己置身于一群古装书生中间,听着他们一边跟友人“之乎者也”的交流书本知识,一边跟老板讨价还价的购买文房器具,我竟不知不觉的有些激动起来。

物质文化过度充足的现代社会,人们习惯了将财富作为成功的象征,互相攀比的、炫耀的也是一些大价钱买来的宝贝物件,想来很少有人会炫耀自己新买的毛笔或者砚台。然而在疯狂的炒作过后,所谓的宝贝变成了寻常物件,这些物美价廉的毛笔砚台,却是流传给后人最好的炫耀。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的真相:不是有钱才玩得起,而是懂才值得拥有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艺术品抵押贷款开始实施,让一部分藏家先富起来!
 - 六部委新政策激活收藏市场,民间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真正的收藏家玩收藏:第一关要经得起别人说假
 - 上海试点破局:文物收藏市场从“乱象丛生”到“活力迸发”
 - 文化部“艺术银行”:用数据告诉你,艺术咋走进咱们的日常?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中国藏家注意:懂收藏的人,未来更富有?
 - 收藏界正不断地持续洗牌,能留下来的只有这类玩家...
 - 在贪婪与敬畏之间:收藏市场的生死局与修行路
 - 别再瞎跟风玩收藏了!这4类人群戳中90%藏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 收藏家为何痴迷至深?他们不怕贫穷,只怕失去心中的珍宝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