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绝伦的锦灰堆
【中华收藏网讯】有些人恋旧物。抛开收藏来说,哪怕日常生活的旧物,经过时间和记忆的发酵,也会产生一种时光的味道。锦灰堆,无疑是时光机打印出来的。
锦灰堆又名八破图,集破、集珍、打翻字纸篓等,是汉族传统艺术珍品之一,以写实的技法,将残破的文物片段堆栈构成画面,给人以古朴典雅、耐人寻味之感,可谓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生活气息浓郁,充满历史的真实,也因此打动人心,备受青睐。
有些人喜欢干净整洁的空间,无法忍受杂乱无章,也偏偏有些人喜欢随意铺陈自己的所在。艺术家们的真实生活,其实与手中的作品截然相反,就像画家的调色板、雕塑家满身的粉尘一样,作品是认真精致无与伦比的美,作品周边必定是杂乱琐碎甚至破败不堪的。锦灰堆,起初只是画家成画后对剩余笔墨的几笔游戏,第一次将镜头对准作品之外的环境——对书房一角的随意勾勒。翻开的字帖,废弃的画稿,参差的秃笔,杂乱无章却层层叠叠挤入画纸,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原来,那些我们不曾好好保管的物件,包括古旧字画、废旧拓片、青铜器拓片、瓦当拓片、虫蛀的古书、废弃的画稿以及扇面信札等,虽然呈现破碎、撕裂、火烧、沾污、破旧不堪的形状,没有了美丽的面孔,却个个有故事,件件有传说。锦灰堆,将这些逝去的物件拼接再创造,可称得上是最真实有趣的艺术,然而,它的魅力可绝不仅仅是真实。
锦灰堆起于元,盛于清末,从画后的游戏发展成一种传奇的艺术形式,其奥妙在于锦灰堆的构成要素虽繁杂错乱,却有章可循,虽是中国传统之器物,却采用西式描摹之法,虽描画历史破损旧物,却堆砌成超现实新形象,文字以画作写,图样以小见大,寓意博古通今,是各种艺术形式的集大成者。
锦灰堆最早出现在明代的鼻烟壶上,清初发展到陶瓷上。随着大量陶瓷的出口传播,又经画家移至纸上相互赠送,影响力越来愈大。锦灰堆的创作一般是在画纸上先框定轮廓,形状不拘、然后设计摹画若干重叠交错的小事物,诸如旧书的残页,揉皱的画幅,发黄的报纸,甚至门券邮票等,只要上面有书有画即可,而且大多还是破烂的面貌,活像灰堆里拾出来的,这就是“锦灰堆”名称的由来。
绘制锦灰堆堪称绝活,需绘制者多才多艺,要善写真、草、隶、篆以及能模仿各家字体和善画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熟知各种碑拓、青铜器造型、能篆刻各种印章等绝活。因锦灰堆制作难度大,胜任者极少,采用工兼写的画法,又十分费工费时,丝毫不能草率,一副作品在两三个月完成算是速度的,慢者半年才能完成一张。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慢工细活杂艺的局限必然造成这种艺术形式日渐萎缩,濒临灭绝,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通人自然难得一见。
令人欣慰的是,当代玉雕家们已经将这种艺术形式巧妙移植到和田玉上,以玉石之坚硬表现书画之柔软,以西式之技法表现东方之神韵。雕琢在和田玉上的锦灰堆,终于有了一处不易残破的归处。2016年的最后一天,北京尚品润博团队在北京亚洲大酒店推出三个专场拍卖会:尚品美玉-----第九届中国当代玉雕大师精品无底价拍卖会,天工天成----第六届和田玉籽料原石精品无底价拍卖会,传承-----第三届中国当代玉雕大师精品拍卖会,数件锦灰堆作品将亮相拍场。作品依玉石本身的皮色外形,注入了锦灰堆这种艺术形式的内涵神韵,各种古物字画巧妙构设堆叠,加上惟妙惟肖的精工细刻,都达到了玉雕技艺顶级的高度。
我们相信,生活是艺术最好的灵感,艺术使生活更好的流传,由此,以和田美玉为载体的锦灰堆,必定会得到更美好更久远的传承。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文物局发声:民间收藏“去等级化”,传统文化传承添生力军?
- 古代人为何一有钱就买点古董:真正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 他的收藏是个传奇:用200元赚到几亿...
- 《文物保护法》的新规:重塑古玩市场格局,引发六大变革!
- 古玩市场持续低迷 是古玩艺术品收藏最佳时机!
- 古玩市场低迷:真正的藏家却马不停蹄
- 他们才是处在整个收藏界“金字塔”顶端的民间高手
- 收藏界开始明朗了,未来谁拥有最多的精品藏品,谁就拥有最多的社会财富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艺术品银行的准入密码:书画与钱币的价值通行证
- 收藏学问:宋代官窑鉴定五大细节
- 瓷器收藏江湖:揭秘三层收藏者的认知壁垒与生存法则
- 艺术品已成为资产,艺术收藏热潮正在富豪圈蔓延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