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铜镜制作
在考古学中,古代青铜的概念与现代青铜的概念有所不同;现代工业中的青铜包括较广,如铝青铜、锰青铜、硅青铜、磷青铜等等,而中国古代在战国之前,人们只能从矿石中提炼出金、银、铜、锡、铅5种金属,被人们称之为“五金”,尚不能从矿石里提炼“五金”以外的金属;所以,古代青铜的概念,只是指铜(Cu)、锡(Sn)、铅(Pb)三种金属原素的合金。一般不以纯铅为器,(冥器除外)所以,铅一般作为添加剂使用。
在以铜为主的青铜合金里,如果锡含量高,我们就称其为“锡青铜”;如果合金里铅含量高,我们就将其称之为“铅青铜” 。在青铜时代里,人们铸造铜器的合金配比,是按照器物的几何形状及其功用,来确定合金里应加入的锡量及铅量;因此,在中国古代青铜器合金里,有锡青铜与铅青铜之分。
战国时代处于中国青铜时代的末期,战国的先民经过了漫长的青铜时代后,早已对各种不同几何形状的铜器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合金,有了理性的认识。
一般认为,《周礼·考工记》为战国时代的著作;因在《考工记》中出现一些齐地的方言及山东的水名,郭沫若先生则进一步认为,《考工记》当是战国时代齐国的著作。在这篇文献之中,对于铸造各种青铜器物的合金配比,已有明确的记载,在《冬官考工记第六》中曰:
“攻金之工,筑氏(执)<挞>下齐,冶氏(执)<挞>上齐,凫氏为声,栗氏为量,段氏为镈器,桃氏为刃。
金有六齐。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
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
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含锡量为24%的青铜合金,分别浇注到唐代的海兽葡萄镜范及战国的四山镜范里,其结果是,唐海兽葡萄镜可稍加小心地正常加工,而战国的四山镜在铸后的加工中,就需格外小心,稍不留意,镜体就会破碎。究其原因,两镜的合金成分虽然相同,但唐代的海兽葡萄镜是高浮雕、高镜缘,从金属力学角度看,这种几何形状的镜体较之平板式的战国镜镜体耐冲击;而战国镜的镜体几何形状绝大部分为平板式镜体,在相同合金条件下,其耐冲击力远不如后代各朝的铜镜。因此,战国镜的青铜合金的含锡量,应普遍比后代铜镜稍微偏低,以不超过22%为宜才合逻辑。
在战国时代里,其铜镜合金的含锡量,应低于战国以后其它各时代铜镜的含锡量,如果战国铜镜合金中的含锡量超过了23%,其铸坯的铸后加工就会难上加难。从许多学者对古铜镜所作的化学成分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到,在一系例各时代的铜镜合金成分中,战国镜的含锡量普遍偏低,一般为18%至21%左右。
战国时代的人,不可能看到后代青铜镜几何形状的变化,同样看不到因镜体几何形状的变化,而使得铜镜合金配比值的变化,因此,战国时代的记录,只能按照他们当时的流行工艺来记载。
- 收藏专业术语
- 行话术语陶瓷术语书法术语绘画术语古币术语青铜器术语玉器术语玉石术语拍卖专业术语古家具术语紫砂壶术语钻饰术语翡翠术语邮票术语漆器术语
- 瓷器陶器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陶瓷修复其它分类唐三彩青花瓷珐琅器粉彩
- 字画书法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保存修复投资技巧书画流派常用术语文房四宝
- 玉石象牙
- 入门分类鉴定珍藏保养玉器文化和田玉象牙玺印
- 金银珠宝
- 白金钻石宝石玛瑙琥珀珍珠水晶银饰猫眼石红宝石蓝宝石
- 古家具
- 家具常识红木家具紫檀木黄杨木黄花梨金丝楠红豆杉阴沉木红酸枝杞梓木
- 古钱币
- 古币钱币纪念币发行公告历代货币近代钱币
- 奇石化石
- 田黄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珊瑚鸡血石巴林石雨花石化石矿石
- 雕品
- 木雕石雕根雕牙雕竹雕漆器
- 邮票
- 集邮常识市场行情发行公告集邮工具邮品
- 紫砂壶
- 紫砂常识紫砂艺人紫砂工艺紫砂名壶
- 青铜器
- 基础常识青铜年表名称解释青铜名器
- 杂项
- 篆刻碑帖古籍善本鼻烟壶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