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隋唐钱币

隋唐货币
  隋五铢
  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或称“置样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篆书,笔画精整,边缘较宽,面无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竖纹,钱背肉好均有廓。隋五铢是我国“铢两钱制”的终结。
  开元通宝
  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五铢而改铸“开元通宝”钱,通宝钱系代替五铢钱系后沿用近1300年,为秦汉钱制以来,中国古钱史上的又一巨大成果。主要有几个方面“1.首创钱、两十进位衡制。2.开创了钱文以八分隶书、楷书甚至草书的时代,一改以前的大篆、小篆形式。3.不再以重量名钱,改为“宝”或“通宝”、“元宝”。开元通宝钱文是大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及书,直读“开元通宝”或旋读“开通元宝”,钱文书体为著名的八分书,钱径八分,重二铢四lei(上下结构,上为品字形三个田字,下边为系字) ,每十文重一两,每文重一钱。早期开元通宝轮廓深峻,文字精美。“元”字第二横左挑,稍后所铸、背有月纹;中期“元”字左、右挑或双挑,“宝”字较小,背常有月纹、星纹或星月纹;后期边廓较宽,铸工粗劣,大小不一并常有错范。
  乾封泉宝
  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铸行。以一当开元通宝十,形制精整,边廓完好,钱文四字旋读,因铸行时间短暂而存世较少,是古钱史上首例以“泉宝”命名的钱品,也是首例以年号命名的“宝钱”。
  乾元重宝
  唐肃宗李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始铸。以一当开元通宝十,乾元重宝,四字隶书直读,初铸轮廓深峻,后期较为轻小。宝应元年后所铸小钱,背有星、月、祥云、瑞纹,其中白铜母钱为迄今所见最早的铜质母钱。
  得壹元宝
  唐肃宗李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铸于洛阳,以一当开元通宝百,铜色暗红,制作工整,隶书“得壹元宝”四字旋读,拙朴明晰,背多有月纹,或星纹和祥云,因铸期短,较为稀少,故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之说。
  大历元宝
  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西北地区地方铸币,制作粗陋,铜色昏浊,隶书“大历元宝”四字旋读,书体朴实有力,有大小两种样式。
  建中通宝
  唐德宗李适建中年间(公元780--788年)西北地区地方铸币,钱体薄小,文字晦漫,铸工草率。“建中通宝”四字隶书旋读。有大小两式。
  会昌开元通宝
  唐武宗李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废各地铜佛钟磬等作为币材铸钱。各州铸钱背铭以州名,后铸“昌”字以记年号,今所见计有23种之多。该钱铸工粗率,文字晦漫,面文承袭欧阳询旧制。
  咸通玄宝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桂阳监铸,钱文四字隶书而含魏碑风骨,直读,章法匀称有力,因铸而未行,故传世绝少,是为古泉珍品之一。
    上一篇:南北朝钱币
    下一篇:太平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