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

  【名称】 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

  【类别】 珐琅彩瓷器

  【年代】 清乾隆时期制作,约距今二百八十年

  【文物原属】 此瓶原为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 现存天津博物馆

  简介:

  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其形细颈鼓腹,小巧玲珑,造型高雅端庄,简洁而优美。瓶颈部兰料绘蕉叶纹,腹部绘制雏鸡、芍药等。在这件16厘米的小瓶上,腹部用工笔花鸟技法绘制雉鸡、盛开的芍药等形象,色彩繁富艳丽,形态栩栩如生,是非技高艺精者不能胜任的。纹饰空白处墨书题诗,是诗、书、画合璧的彩瓷艺术珍品。

  背景信息:

  珐琅是一种较软的玻璃料,若在里面加上不同的金属氢化物作为呈色剂,并用油调和,便成为珐琅彩。用珐琅彩在烧好的白瓷上绘画,再入炉二次烘烧,即成为美妙的珐琅彩瓷。这种技术源于15世纪的法国,清初传入我国。珐琅彩含大量的硼和砷,烧成后具有强烈的金属质感,色彩种类繁多,表现力极强,深受人们的喜爱。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与由法国传入的画珐琅技法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彩瓷品种。康熙时珐琅彩全由西洋进口,雍正中期国产珐琅料烧制成功。清代珐琅彩瓷器制作考究,由景德镇御窑厂按宫中御样烧制素胎,运到北京由宫中养心殿造办处的宫廷画家绘制珐琅彩,在宫中的小窑经低温二次烧成。珐琅彩瓷极费工时,成本极高,产量不多,多为小件器,全部由皇家垄断,民间没有留存。

  玉壶春瓶的造型创烧于北宋时期,由诗句“玉壶先春”而得名,是富有时代特征的陈设瓷之一,从元代盛行不衰直到今天。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其形细颈鼓腹,小巧玲珑,造型高雅端庄,简洁而优美。瓶颈部兰料绘蕉叶纹,腹部绘制雏鸡、芍药等。用于瓷器的珐琅彩釉质地凝厚,画笔板涩,作画远较其他釉色为难。在这件16厘米的小瓶上,腹部用工笔花鸟技法绘制雉鸡、盛开的芍药等形象,色彩繁富艳丽,形态栩栩如生,是非技高艺精者不能胜任的。纹饰空白处墨书题诗,是诗、书、画合璧的彩瓷艺术珍品。这样的瓷瓶在当时制作了几个,呈给乾隆皇帝,乾隆将其中的一件保留下来,其余的被砸碎。因而与这件瓷瓶完全相同的作品是不存在的。

  文物背后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天津的一幢民宅里,原北洋总统曹锟的军医处处长潘芝翘家来了位旧日同僚——原曹锟副官耿朝珍。他们在曹锟处供职时爱好相投,多年不见,老朋友仍是如故。寒暄过后,耿朝珍说明了来意。耿离开军界后,凭借对古玩的喜爱和丰富的知识,在北京韵古斋工作。此次来津找老友,是想收购宫中珍宝,一直保存在潘处的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一阵沉默过后,潘表示不愿出让这件稀世珍宝。以后的几天,耿朝珍在潘家不断地进行说服工作。终于,潘芝翘同意将此瓶以12000元的价格卖出。耿朝珍在高兴之余,仍不忘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当时国家政策规定,外地收购文物必须报请当地文物部门批准,经同意后方可携带离境。天津文物部门鉴定了耿朝珍带来的这件瓷瓶,确定为国宝级文物,经协商,耿同意在加价百分之十的情况下将此瓶留在天津。就这样,在天津市政府的财政支持下,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最终以13200元收归国有,保存在天津博物馆里。

  现状:

  目前所知的珐琅彩瓷瓶存世仅有四只,除了在天津博物馆这只,瑞士和英国两个私人藏家手中的两只已有破损,另有一只于2005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件高仅为十几厘米的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以1.15亿港元成交,这不但创下了清代瓷瓶拍卖的最高纪录,而且也在古玩界掀起了一股珐琅彩瓷瓶热。天津博物馆里的这只与拍品大小相同,工艺相近,造型更为高雅,纹饰更为精细。时隔45年,同类瓷瓶市场价值翻升9060倍。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