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内郭

内郭

形质类北周三品,故我也认为是北周的.

  但陈太货六铢也以精美瞩称。我看是北周的(有关资料 )南北朝时期,有一种精美的内郭五铢,《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及其他诸谱皆定为南朝梁武帝天监五铢。

  1940年罗伯昭先生在《泉币》杂志创刊号发表《所谓天监五铢之疑问》,又将这钱定为南朝陈文帝的天嘉五铢。其主要依据是内郭五铢的形制与文字书法近于南朝陈宣帝时铸行的太货六铢。

  1985年春,笔者在陕西西安钱币市场及钱币爱好者手中,见到为数较多的内郭五铢。在相互交谈之中得知。这种五铢钱在西安西北郊的汉长安城遗址内发现出土较多,而且经常和北周的布泉及五行大布诸钱共同出土。后来又在西安钱币市场遇见几位来自苏州和无锡爱好收藏钱币的南方朋友,笔者向他们询问了内郭五铢在南方发现和出土的情况,他们都说这种五铢钱在南方本地很少见到,出土更无所闻,其收藏品皆购自西安钱币市场,又说内郭五铢应该是西安的土特产。

  如果是梁武帝天监五铢或陈文帝的天嘉五铢,论理应当南方发现出土较多,北方较少见。而现在与实际情况相反,在北方的西安地区发现出土较多,南方地区则少见。内郭五铢经常伴着北周钱诸品出土,而且其形制及文字书法与北周布泉近似。学贵置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笔者从此注意搜集新发现的内郭五铢和出土资料,并认真研究分析史书中对北周铸行钱币的记载及论说,细心研究钱币文字书法及形制铜质,初步认为内郭五铢很可能是北周时期所铸行的钱币

  1987年笔者在《陕西金融-钱币专辑》第7期发表《所谓梁五铢疑是北周钱》,引起了诸多钱币研究者的关注。首先王卿先生在1989年《钱币专辑》第12期发表文章提出异议。此后王善卿先生在1991年《钱币专辑》第15期发表《面内郭五铢》,王泰初先生在1995年《陕西钱币研究》第7期发表《从内郭五铢的出土观其铸行年代》,冯春法、徐存弟先生在1998年《陕西钱币研究》第9期发表《内郭五铢钱归属》。孙仲汇先生在1989年出版的《古钱币图解》绪论中说:“最近,又有人提出此钱在陕西关中地区出土多枚,所以有可能是北周所铸”。诸位之论说,绝大部分皆支持或赞同内郭五铢系北周时期所铸行钱币的观点。

  1987年发表研究文章至今十余年中,笔者仍然不断研究和注意收集内郭五铢的出土资料,又取得了新的进展。笔者在台湾《宣和币钞》总第31期中发表过《北周明帝内郭五铢钱》,之后总觉不够全面,现在此重新修正。

  《隋书-食货志》记载:“后周之初,尚用魏钱。及武帝保定元年七月,乃更铸布泉之钱,以一当五,与五铢并行。时梁、益之境,又杂用古钱交易。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之钱,而官不禁。建德三年六月,更铸五行大布钱,以一当十,大收商估之利,与布泉钱并行。四年七月,又以边境之上,人多盗铸,乃禁五行大布,不得出入四关,布泉之钱,听入而不听出。五年正月,一布泉渐贱而人不用,遂废之。初令私铸者绞,从者远配为户。齐平已后,上冻之人,犹杂用齐氏旧钱。至宣帝大象元年十一月,又铸永通万国钱。以一当十,与五行大布及五铢,凡三品并用。”

  内郭五铢在北周所在疆域之故地时有发现和出土,而以北周京师长安,今西安市的周围地区较为多见。

  1985年10月,在陕西风翔县的北部农村出土的一只陶罐内,装有内郭五铢17枚。1986年2月在西安市东郊的坝桥镇,见一农民持有共同出土的古钱币十余枚,其中有内郭五铢4枚,北周布泉5枚,五行大布2枚。1986年5月,在西安市西北郊的汉长安城遗址中,农民取土时,发现一只长形陶瓶,内装有北周布泉7枚,内郭五铢2枚。1987年秋天,在西安市西北郊的汉长安遗址中,发现出土罐装内郭五铢500余枚,绿锈斑斓,品相极佳。1988年春,在西安市南郊的农村发现出土北周永通万国10余枚,布泉及五行大布30余枚,内郭五铢120余枚。1994年,在陕西省长安县的樊村乡,农民盖房挖地基时,发现一只灰色瓦罐,内装有内郭五铢700余枚,别无在钱。1994年夏天,在陕西省乾县慈母乡,农民挖地时发现一只陶瓶,内装有五行大布30余枚,布泉8枚,内郭五铢80余枚。1995年春,在西安市西北郊的汉长安城遗址,出土一坑北周布泉及内郭五铢,两种钱相互叠压,旁无它钱。1997年,在西安市南郊等驾坡的农村砖厂,农民取土时,发现一只灰色陶罐,其中装有永通万国5枚,布泉16枚,内郭五铢400余枚。1998年9月,在陕西省长安县西境农村砖厂,农民取土时,出土内郭五铢6枚,西魏大统五铢20余枚。

  从《隋书-食货志》的记载可以了解到,北周建国初期时使用的是西魏钱币。在北周武帝宇文保定元年(561年)七月,更铸了布泉钱,以一当五,与五铢钱并行。建德三年(574年)六月,又更铸了五行大布钱,以一当十,与布泉钱并行。北周静帝宇文衍大象元年(579年)十一月,又铸行了永通万国钱,以一当十,与五行大布及五铢钱,三品并行。并行不等于同值,为一起行用之意。

  史书中虽然没有明文记载,北周是否铸造过五铢钱,但是其文中多次提到行用五铢钱。在铸行布泉钱时称之为“更铸”,“更”字可当再字解释,表明布泉钱应当是再次铸钱,即为北周的第二次铸行的钱币。五铢应当是北周第一次铸行的钱币,是北周的基础货币。五铢钱从开始铸造,流通贯穿于北周的整个时期。布泉钱一当五枚五铢钱 ,五行大布钱一当十枚五铢钱,永通万国钱,也应该一当十枚五铢钱。笔者研究认为,北周行用的五铢钱,就是这种铸工精美的内郭五铢。

  内郭五铢曾多次单独或批量出土,还和西魏大统五铢共同发现,又多次伴着北周布泉、五行大布及永通万国诸钱共同发现出土,可以表明内郭五铢在北周早期曾单独铸造行用过。从天王宇文觉,经明帝宇文毓,到武帝保定元年,历经4年(557至561年),内郭五铢钱的开始铸行时间应早于北周布泉钱,当在保定元年以前四年中铸行。

  笔者认为,内郭五铢的开始铸行时间应当在559年9月宇文毓改天王称皇帝,建年号武成之时,故应命名为“北周明帝武成五铢钱”。

  铸工精美的北周内郭五铢,质地青铜。钱面有外郭亦有外郭,轮脊圆润,深峻挺拔。钱幕内外郭皆备,穿孔略大而方正,钱体细致而光洁。钱文整齐,笔画纤细,似玉箸篆书,端庄精美。“五”字缓曲而较短,“铢”字结构严谨整齐。“朱”上端为方折而较短,下端为圆折而略长。“金”头呈等腰三角形,“金”头下面四点为长形点。

    上一篇:面文
    下一篇:背桂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