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嵌补

嵌补法多见于两面都有钱文的“合背”钱。伪造时先将一枚古钱的背面内廓铲去,磨薄钱肉,再选另一枚同样大小的古钱,去其外轮,将背面磨薄,保留面文,然后嵌入第一枚古钱的背面,用胶粘牢,四周细缝用松香或漆填没。这样制成的伪钱,无论是文字、形制,还是锈色、包浆,都无懈可击。但只要往桌上轻掼一下,即发出破声,这种伪造手法多见于文字峻深、外轮较狭的古钱,如五铢、崇宁、大观等钱。

  另一种嵌补颇有移花接木的味道。如北宋的圣来通宝小平钱,是罕见的珍品,在民国年间可卖二千元以上,伪造者将圣宋元宝的“元”字剜去,然后将元祐通宝或元丰通宝的“通”字取下,粘在“元”字位置上,就成了一枚“圣宋通宝”。将庆元通宝的“元”字剜去,嵌入“洪武通宝”的“武”字,就成了“庆武通宝”又有将“景祐元宝”改成“皇祐元宝”、“建炎通宝”改成“景炎通宝”等等。这类伪品粗看似真,因为它们都是由旧钱拼凑而成的;有的文字、形制相似,必须要细心观察它的关键字有否挖补痕迹,同时也可以在桌上轻掼一下,听听有否破声。但是氧化严重的古钱或钱铁千万不能往桌上掼,因为它们脆弱异常,一击之下,常会粉身碎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还可采用新的金属探伤技术来侦查古钱内部有否嵌补情况。

    上一篇:聚头
    下一篇: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