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白瓷
明代永乐朝甜白釉高足杯(宏源阁博物馆藏)壁厚不足一毫米,基本达到脱胎的程度。内刻款篆书(永乐年制)胎质精白,釉水莹润,光照见影,视如冰雪,其温如玉,感觉甜净。
特色
中国明代白釉瓷器。据文物考古工作者发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白瓷,后经北齐,隋唐,白瓷烧制日趋成熟。这种白瓷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所以“甜白”瓷因此而得名。甜白瓷是在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然后烧制而成。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五彩和斗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甜白为明永乐朝景德镇窑所创制的半脱胎白瓷。故称“甜白”。《明太宗实录》永乐四年十月丁未条记:“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砂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由此可见,永乐皇帝对白瓷情有独钟,一代帝王的品味对于瓷器的影响极大,故而永乐甜白有”一代绝品“之称。历史
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一书,在卷二十二永乐、宣德窑条中有“二窑皆内府烧造,以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的记载。王世懋《窥天外来》一书再次引用此数语。二书都只提甜白一词,至于因何得名,未加任何解释。永乐(1403~1424)、宣德(1426~1435)时除大量烧制青花瓷器外,白釉瓷器也适量烧制。永乐白瓷胎薄,以盘、碗、高足杯、高足碗居多,器皿内部 多印有龙、凤及花卉纹,无款者较多,有款则在器皿内底中心和碗壁等部位,均为阳文篆书款。宣德白瓷器与永乐大体相同,唯胎较厚,印花纹饰不如永乐清晰。釉层稍厚,多数有眼,但多有款,为青花及刻划两种,款均为楷书,6字,外有双圈。清代对明代白瓷的描述比较具体,形容白色的有牙白、奶白、莹白,形容质感的如象牙、牛奶、堆脂或玲珑剔透,把永乐、宣德时期的白瓷概括得淋漓尽致。近代评瓷者又从色调角度出发,把古代瓷器釉色分为暖色和冷色,而永乐、宣德时期的甜白都或多或少的带有牙白和奶白色调,故属暖色。
上一篇:圹碗
下一篇:越窑秘色瓷
推荐图文
- 收藏专业术语
- 行话术语陶瓷术语书法术语绘画术语古币术语青铜器术语玉器术语玉石术语拍卖专业术语古家具术语紫砂壶术语钻饰术语翡翠术语邮票术语漆器术语
- 瓷器陶器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陶瓷修复其它分类唐三彩青花瓷珐琅器粉彩
- 字画书法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保存修复投资技巧书画流派常用术语文房四宝
- 玉石象牙
- 入门分类鉴定珍藏保养玉器文化和田玉象牙玺印
- 金银珠宝
- 白金钻石宝石玛瑙琥珀珍珠水晶银饰猫眼石红宝石蓝宝石
- 古家具
- 家具常识红木家具紫檀木黄杨木黄花梨金丝楠红豆杉阴沉木红酸枝杞梓木
- 古钱币
- 古币钱币纪念币发行公告历代货币近代钱币
- 奇石化石
- 田黄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珊瑚鸡血石巴林石雨花石化石矿石
- 雕品
- 木雕石雕根雕牙雕竹雕漆器
- 邮票
- 集邮常识市场行情发行公告集邮工具邮品
- 紫砂壶
- 紫砂常识紫砂艺人紫砂工艺紫砂名壶
- 青铜器
- 基础常识青铜年表名称解释青铜名器
- 杂项
- 篆刻碑帖古籍善本鼻烟壶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