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封印
护封印多用在信札的封口处,功用是防止别人打开偷窥信的内容。除了护封,也有刻谨封、固封、禀封的。在一些文件、文书的接缝处,人们往往也要盖上印,即所谓骑缝印,也是怕人动手脚。护封印的起源,应是古代的封泥。封泥又叫泥封。封泥是古人用印的遗迹,将印盖在泥团上,渐渐变得干燥坚硬,被保存了下来。汉代以前的文字,多用竹木,即所谓竹简木牍。封泥是古代用胶质粘土封缄于竹木简牍文书、进贡物品的包装之上,然后在封缄的粘土上盖上印章,以防被人私拆和调换。封泥基本都是朱文,而钤盖泥团的印章则正好相反,是白文。魏、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普及开来,取代了竹木简,印章的使用也跟着产生了变化,也就是封泥被废止,而改用印色,直接钤盖在纸张、绢帛上,印章因此也由白文转换为朱文。其实封泥的使用并未全部退出历史的舞台,今天人们使用的火漆、铅封等,实际上就是古代封泥的延续,只是改用其他材料而已。看来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古法还是行之有效的。
《西泠印社》总二十七辑刊叶其峰“试释‘段宣私譣’”一文,对孙家潭先生收藏的新见汉代三印面穿带印“段宣私譣”作了研究、考证,认为:“古‘譣’与‘检’通,《汉书·食货志下》‘考检厥实’之‘检’读‘譣’(验)可证。‘检’有多种含义,其中之一就是封缄。刘熙《释名·释书契》说:‘检,禁也。禁闭诸物,使不得开露也’……既然古人称封缄物为检,封缄称施检,那么,‘段宣私譣’为段宣施检专用印,即段宣私人的封缄印,也就没有什么疑问了。今见的封泥,是古人在置物容器或包裹绳结处加封的实物。封泥钤盖的均是官印或姓名印,未见署检的印章。正因此,‘段宣私譣’倍觉珍贵。署譣(检)的汉印至今仍是孤例,或可说明当时封缄印还处于萌芽状态,尚缺乏生存发展的空间。隋唐以后,我国印制出现了根本的改变,钤印再也不用软泥而用纸和印色,钤印变得简单而明了,于是在私印中派生一些新的印种,诸如书柬印、鉴藏印等,封缄物函,其意义在于加密防伪,贴一张纸,再加一封印,其效果与钤盖官印或姓名印的泥封完全一致,然却方便了许多,于是封缄印也就随之流行开来。传世的封缄印,多属宋辽元金时期,印文刻‘封’、‘封记’、‘封的’、‘封奉’、‘谨封’、‘谨封记’等字。过去,古印界对封缄印的源头是不清楚的,‘段宣私譣’的发现,这一问题也就解决了……”
前几天,在徽州区乡下一个“铲地皮”的家中买了一个木质的“米押”(我不知它的准确名称,姑且以此谓之。),十公分见方,顶部像汉玉印常见的覆斗钮,并有大牛鼻穿孔,供人抓执。它的用途,是农家用刻有图案或文字的“米押”在储藏的粮食上盖出记号,也是防止别人私自取用的意思。如此看来,也是封泥的余绪了。又根据“米押”的形式和使用方法,和印章的性质并没有根本的区别,称之为“印”或视为印章的边缘化,也似无不妥。近读孙慰祖先生《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一书,其对印章的定义是“一种可供抑印出特定文字或图形标记、并且其本身可供验示,以固定地充当凭信为主的器具。”以此观照“米押”,不正是有这个特性吗。我们再扩展一下视野,看一种另类的防窃措施。在建筑工地上,工人在砖堆的表层,随意洒上石灰水,以此来验证是否有人动过砖。
我曾在古玩店中见过几个“米押”,有的刻一图案,有的刻一、二个字。我买的这个“米押”可以看作是一个图案,也可看作是一个“字”,字则是宋四家之一米芾的 “黻”字。米芾初名黻,他的“苕溪诗帖”署“襄阳漫士黻”,“蜀素帖”署“元祐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黻记”。后改名芾,“清和帖”、“值雨帖”、“临沂使君帖”等皆署芾。米芾印章中的“黻”字乃是取黼黻之象形,黼黻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米芾印章是取其形以代“黻”字。故严格地讲,它又不是一个字。
- 收藏专业术语
- 行话术语陶瓷术语书法术语绘画术语古币术语青铜器术语玉器术语玉石术语拍卖专业术语古家具术语紫砂壶术语钻饰术语翡翠术语邮票术语漆器术语
- 瓷器陶器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陶瓷修复其它分类唐三彩青花瓷珐琅器粉彩
- 字画书法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保存修复投资技巧书画流派常用术语文房四宝
- 玉石象牙
- 入门分类鉴定珍藏保养玉器文化和田玉象牙玺印
- 金银珠宝
- 白金钻石宝石玛瑙琥珀珍珠水晶银饰猫眼石红宝石蓝宝石
- 古家具
- 家具常识红木家具紫檀木黄杨木黄花梨金丝楠红豆杉阴沉木红酸枝杞梓木
- 古钱币
- 古币钱币纪念币发行公告历代货币近代钱币
- 奇石化石
- 田黄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珊瑚鸡血石巴林石雨花石化石矿石
- 雕品
- 木雕石雕根雕牙雕竹雕漆器
- 邮票
- 集邮常识市场行情发行公告集邮工具邮品
- 紫砂壶
- 紫砂常识紫砂艺人紫砂工艺紫砂名壶
- 青铜器
- 基础常识青铜年表名称解释青铜名器
- 杂项
- 篆刻碑帖古籍善本鼻烟壶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