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的邮票
文革时期邮票
【集邮园地】
文革邮票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1966年5月16日 “文化大革命”发动至1976年10月6 日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的10年期间,中国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邮票。共计各种邮票77套、348枚。此外,还发行普通邮资信封4种,普通邮资明信片2种。
政治色彩最强烈的邮票
文革邮票画面紧跟当时的政治,充斥着配合“文化大革命”运动和反映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内容,以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特种邮票不再发行,反映古代历史题材的邮票几近绝迹,出现了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政治色彩最强烈、时代特征最显著的邮票。
设计水平严重倒退的邮票
上世纪60年代初期,邮票设计工作出现了一个鼎盛时期,邮票选题和设计呈现出繁花似锦的局面。“文化大革命”打破了这一发展进程,邮票选题纳入到“突出政治”的轨道,邮票设计陷入了严重的简单化和公式化、模式化之中,出现了自50年代以来中国邮票设计工作的最大的一次滑坡和倒退。
发行工作处于混乱的邮票
邮票发行是一种政府行为,由政府委托邮政主管部门负责发行。在“文化大革命”中,邮政主管部门三易其主,先是邮电部,1967年8月31日实行军事管制,发行邮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邮电部军管会负责,1970年1月以后又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73年 6月再改回到邮电部。由于邮票发行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的迭次变化及受到冲击,更由于“文化大革命”中社会秩序混乱。无政府主义思 潮泛滥,“文化大革命”邮票是在严重困难和混乱的状态下发行的。
《毛主席去安源》邮票的发行
事实上,不管人们的主观愿望如何,邮票发行中不是贯彻正确的政治、为正确的政治服务,就是受错误政治的影响,为错误的政治所用。所以邮票发行工作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按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要求设计和发行邮票。但对于邮票工作要讲政治也要全面理解,正确执行。“文化大革命”中,军代表曾经强调邮票 “更重要是政治宣传品”,在发行《毛主席去安源(油画)》邮票时,曾提出按全国人口(成年人)每人1 枚计算,发行5亿枚的天文数字。其目的不是为了适应邮政通信的需要,更不是为了满足集邮的需要,而是为了宣传的需要。这就扭曲了邮票的属性,把邮票引向了错误的发展方向。邮票是邮资凭证,进入集邮领域后是大众的一种文化消费品。它不仅要反映现实的事物,也要反映古代的事物;不仅要反映现实的政治,也要反映现实的经济、文化以及大江大河、风土人情、动物植物等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实际上通过这些邮票,形象地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教育,本身也是很好的政治。任何一项业务工作中都有政治,邮票作为“国家的名片”,其政治宣传作用更加显而易见。
- 收藏专业术语
- 行话术语陶瓷术语书法术语绘画术语古币术语青铜器术语玉器术语玉石术语拍卖专业术语古家具术语紫砂壶术语钻饰术语翡翠术语邮票术语漆器术语
- 瓷器陶器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陶瓷修复其它分类唐三彩青花瓷珐琅器粉彩
- 字画书法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保存修复投资技巧书画流派常用术语文房四宝
- 玉石象牙
- 入门分类鉴定珍藏保养玉器文化和田玉象牙玺印
- 金银珠宝
- 白金钻石宝石玛瑙琥珀珍珠水晶银饰猫眼石红宝石蓝宝石
- 古家具
- 家具常识红木家具紫檀木黄杨木黄花梨金丝楠红豆杉阴沉木红酸枝杞梓木
- 古钱币
- 古币钱币纪念币发行公告历代货币近代钱币
- 奇石化石
- 田黄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珊瑚鸡血石巴林石雨花石化石矿石
- 雕品
- 木雕石雕根雕牙雕竹雕漆器
- 邮票
- 集邮常识市场行情发行公告集邮工具邮品
- 紫砂壶
- 紫砂常识紫砂艺人紫砂工艺紫砂名壶
- 青铜器
- 基础常识青铜年表名称解释青铜名器
- 杂项
- 篆刻碑帖古籍善本鼻烟壶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