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丨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临摹展开幕
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闵学林、刘万鸣、刘西洁、刘进安、林蓝、陈辉、黄骏、徐默、郑力、王绍强、王冠军、孙震生、陈相锋、阴澍雨、苏睿、吴冠华、宋开智、何梦琼、彭瑾慧、金沙、李玉旺、王怡新、祝铮鸣、姜康健、路璨、张众、周乐、梁醒生、秦一帆、高树标、陈胜、康春慧、黄芳、罗玉鑫等,国家画院艺术家:何加林、方向、董雷、袁学君、赵培智、陈明、谢小铨、党震、汪浩然、杨晓萌等,以及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相关领导和教师,浙江美协、浙江画院、浙江展览馆等相关负责人,中国美术学院各院系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和媒体嘉宾等出席开幕式。
弱水三千取一瓢, 临古十分求悟道。 师心师目师经典, 抗怀振风自扶摇。 一一"稽古振今"展开幕抒怀 许江 2025.2.18
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讲话
王平表示,本次展览将各大美院的临摹课业与名家新作展开跨时空的对话,这场以“稽古振今”为名的艺术雅集,正在书写中国画传承创新的时代画卷,推动着新时代中国画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力量,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让中国画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他表示,临摹成为了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我们得以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临摹是对古人技法的揣摩与学习,更是对古人艺术精神、审美追求和创作理念的深刻领悟与传承。展厅中的临摹作品不只是笔墨的呈现,更是一代代艺术赤子与古人以心近心的精神往来。
王平指出,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和记忆,更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我们要回眸世纪发展之路,创新国画学术话语,重建当代文化联系,再造东方艺术高峰;同时也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国画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彩。面对数字时代的艺术变革,中国画教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创新转化,而在杭州举办的这场中国画艺术盛会,恰与时代同频共振。本次展览不仅呈现出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更是激活了传统文化的能量场。希望观者能在展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密钥,共同见证中国画这棵千年古树在新时代萌发出新的枝叶。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讲话
本次展览策展人、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致辞
参展艺术家代表、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致辞
临摹古人,求用笔明各家之法度,论章法知各家之胸臆,用古人之规矩,而输血自己之性灵。心领神会,直不知我之为古人,古人之为我,是中至乐,岂可以言语形容哉! ——[清]董棨《养素居画学钩深》
自2011年首届“意之大者”启幕,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以中国画传统形制为脉络,探索其当代生命力。第二届“长卷视界”以延绵画卷重构时空叙事,第三届“辑页掇英”聚焦册页的日常哲思,第四届“正大气象”彰显中堂的庄严格局,第五届“和风屏山”以屏风为媒介融汇古今,第六届“雅集兴答”重现场景化的文人雅集,第七届“五岳归来”则跳脱形制的框架,从“师造化”的角度演绎山水精神与自然造化的共生关系。
稽古振今——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 前 言 吴洪亮 (上下滑动阅读全文) 稽古者,考镜源流,探赜索隐;振今者,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稽古振今,士风一奋”之说,乃谭嗣同怀匡时济世之宏志,望取古之智,启今之新,如暗夜炬火,醒众人于蒙昧,为时代变革先声。此理于绘事,亦通彻昭然。 华夏丹青,源起上古,历经千载,流派纷呈。顾恺之写神妙之笔,吴道子展飞扬之韵,王维融诗画之境,八大蕴孤高之气,诸般技艺,皆为后世典范。传移模写乃溯源寻根之举,借古开今为顺应时变之道。 “稽古振今”画展,以双年展广集佳作,齐汇杭州。有吾辈高山仰止者,有践行涉先河者,或细究古法,摹古画于毫厘,勾皴点染,尽显古韵;或求新求变,承古意发新声,以时代之眼,绘万象风华,笔端含情,墨韵生新,旨在探国画承变之途。 愿观者游走于斯,能悟古人之心,携今人之志,举创新之要,共促文艺之兴。 稽古振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临摹展 前 言 盛天晔 孔子说出“吾从周”的时候,离周公制礼已经过去了五百年,在仲尼最后梦见自己“坐奠于两柱之间”的日子里,他一定想起年轻时问礼于老子时老子说的那句话:“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若是而已——汝之“从周”,不过是周公之教中的一朵浪花而已。那一刻,即使是再古老的井,也应起了波澜。 四百年后,太史公在《报任安书》中写下“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再过了九百年,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开篇即是“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工,四时并运”。 这三件,其实讲的都是一件事——古今之辨。 《道德经》有“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而在帛书版中则是“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看似矛盾,换个角度,都能通。稽古振今,“稽古”是“原”,是“因”,“振今”是“目的”,是“果”。一切回瞰,都是为了前行。 中国画的操习,无非“三师”——师古人、师造化、师本心,从古人中浸淫,去造化中淘漉,最后落定本心,感通、融合和发生,天人交集,三阶递进。古人是时间,是“世”;造化是空间,曰“界”;本心是四方上下往古来今宇宙经纬中的“人”——从甲骨文的裂纹到量子比特的跃迁,三界六合,四海八荒,那个天覆地载血肉著身千载不变的碳基的人。 这茫茫大化中的一个点,恰因有了时空的构筑和织造,始领其所来,乃知其所去。 师古人,临摹是不二法门,临、摹、仿、拟,各应其旨,各决其疑,步步为营,层层叠进。与古为徒,是为与古为新。如何在高标耸立的百代垂范中取一瓢饮,如何血战古人,又能全身而退,集百家之长,成一己之身,是方法,也是方法论。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临摹展》作为《稽古振今——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的平行展,邀集国内多所艺术院校集中展示历年来中国画教学中的优秀临摹作品,旨在建立一个交流互促的平台,烛幽发微,切蹉琢磨,去芜存真,以期与天下同道共谋学院中国画教学的未来图景。 乙巳上元日 湖上 《墨梅图》 画心134.8×66.1cm 吴昌硕 清代 《观瀑图》138.8×52.2cm 潘天寿 1948年 《竹节海棠图》 97×60cm 吴茀之 1963年 《芦茨山村》 36×55cm 顾坤伯 1957年 《毛泽东庐山诗意图》 137.5×69.5cm 陆俨少 1964年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展览丨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临摹展开幕
-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览在意大利罗马开幕
- 【万象维新】迎春展拉开帷幕
- 金蛇献瑞·书香迎春 阿克陶县书画展活动火热开展
- 文化中国行丨故宫博物院携手浙江省博物馆 百余件文物演绎“一茶一世界”
- 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预展
- 墨香润兵心 书画映豪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组织“名人名家进军营”书画展活动
- 潮起自贸港——海南画派优秀美术作品全国巡展(海口)开展
- “感恩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达州市第二届残疾人书画艺术作品展开展
- 丹青不渝 明德惟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书画小品展开幕
- “清风润心 廉洁明志”上城区职工书画展今日开幕!
- 中华同根 水墨情深——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天水举办
- 变化中的信心,第十一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即将开幕
- 第二十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禅意丹青”书画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