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炒到上百万的数字藏品,为何还有人买?
想必有很多人都想知道被炒到上百万的数字藏品,还有人买吗?在国外NFT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推动Web3概念落地的应用场景。转向国内这波数字藏品的NFT本土化改造浪潮,在监管合规的打磨之后或许为Web3落地中国提供一条可行的现实路径。目前,针对数字藏品行业并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和行业标准,仍处在空白期,主要以行业倡议和自律公约的内容作为合规基底和风险提示。但从《关于防范 NFT 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到《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接连发布的倡议文本可以传递出来的信号是,数字藏品已经处在监管视线之内。
90后画家吕亚东最初关注到国内的数字藏品是在去年8月,如果给国内数字藏品的发展拉一条时间轴,2021年 10月正式从NFT更名为数字藏品之前,可以算作早期阶段。当时国外数字艺术家Beeple的NFT加密艺术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已经在佳士得拍出近7000万美元的高价,国内一些知名艺术家的早期项目也已经上线,制造了一波话题和热度。
吕亚东对此感到困惑——他不理解什么是NFT、数字藏品为什么能卖得那么贵,以及自己如何参与其中。他找到正在筹备NFT创业项目的付饶,咨询如何将自己的作品做成数字藏品并能卖出去,两个人合作之后的七八个月时间,由吕亚东原创的一套熊猫主题系列数字藏品一共赚了55万元。而在这之前他卖过最贵的一张画,售价是3万块钱。
今年7月6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编的《数字藏品应用参考》发布,被业内看作是关于数字藏品未来监管趋势与合规路径的官方信号。从合规风险来看,数字藏品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版权权属认定和二级市场交易。不久前幻核发布的徐悲鸿画作数字藏品就引发了版权争议。
这套徐悲鸿数字墨马藏品共有8款,都选自徐悲鸿最知名的奔马题材,每款藏品限量发行3620份,单价128元在幻核上线后立即售罄。
关注千万邦文化了解最新资讯,千万邦提供专业垂直的文化艺术资讯,艺术品收藏品版权、数字藏品交易等服务,致力于打造全国文化艺术交流领导品牌。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从“无价”到“有价”!艺术品评估担保体系如何解锁千亿文化资产密码?
- 艺术品市场 | 中国艺术品30年的崛起传奇!
- 古玩艺术品市场在调整,避免被市场淘汰要解决两个问题
- 市场新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