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我是当代画家第一人!我的画太便宜了!
著名画家范曾先生以其所取艺术成就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无疑的,尤其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数十年间的艺坛上他是不可或缺的艺术家之一。
范曾公益捐赠5.3亿元,范曾是文化界捐款最多的首善之一。在汶川和玉树两次赈灾晚会上,范曾捐出人民币2000万元,塑造了中国文化艺术界首善的形象。
捐赠5.3亿元,书画首善范曾:我的画不是太贵,而是太便宜!
范曾最出名的是绘画,而且他的画特别值钱,一个成功的画家就是一个印钞机,范曾则是超级印钞机。
范曾成交价十分吓人,每年2亿多元,抵得上一家上市公司年利润。范曾每年卖书画纳税几千万元,范曾是书画界的纳税标杆和纳税首富。
范曾一个人撑起了荣宝斋半边天,卖范曾书画占到荣宝斋收入的50%。
2011年6月9日,范曾《八仙图》拍出了6900万元,《老子出关》拍卖价也高达1104万元。
2008年汶川地震。范曾捐出1000万元人民币。2010年范曾个人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塑造了中国文化艺术界首善的形象。
据荣宝斋统计,1980年~2009年间,范曾公益捐赠祖国各地书画价值5.3亿元。范曾是文化界捐款最多的首善之一。
坐四望五,以待来日,500年来一巨匠
范曾在电视台做访谈节目,谈到:画分九品,可分为正六品与负三品。
一品,谓之画家,作品赏心悦目:
二品,谓之名家,作品蔚然成风;
三品,谓之大家,作品继往开来;
四品,已成大师,凤毛欧伯;
五品,谓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
六品,可称魔鬼,从未看到。
负一品,不知其为何物;
负二品,看之愈久,离其意远;
负三品,与美不共戴天,应即诛之。
主持人问:“那么,你认为你属于这九品当中的哪一品呢?
”范曾回答:“我是坐四望五,以待来日。
范曾“坐四望五”,意即他的“大师”地位已定,接下去只等光大成就,统领艺坛而已(即成“巨匠”)。何为“大师”?“大师”是一个时代精神文化领域不可或缺之人,他一头连着过去,一头接着将来,展现的却是当下的形态。如果我们将一个民族之文化比作一根链条,“大师”便是这根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大师的高贵、大师的神圣、大师的不可企及也就在于此!
在当代,范曾是否不可或缺?如果单论字画经济,他确的如此。因为国内一些拍卖行、字画店早就将他作品的价格看作是行情的晴雨表了。可惜的是,我们的“大师”并不是“经济师”,他的本领主要体现于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创造。
流水线作画是美术史创新?
郭庆祥在《文汇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指出,目前国内有些画家(范曾)“流水线作业”,不讲求艺术品质,大量复制自己作品。“现在有一位经常在电视、报纸上大谈哲学国学、古典文学、书画艺术的所谓的大红大紫的书画名家(范曾),其实也有过度包装之嫌。这位名家(范曾)其实才能平平,他的中国画人物画,不过是‘连环画的放大’。”
要说范曾的流水线作业快过高铁,则安迪沃霍的流水线作业则快过飞机。流水线作业的艺术品究竟有没有艺术价值?要看艺术创作的动机和理念。范曾的人物连环画有没有艺术价值?安迪沃霍则是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波普艺术大师。
批评家凉之认为:“流水线作业”在历代中国画史中没有相关记载。但在西方美术史中,古代西方画家培养学徒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能否完成流水线作业的工序。西方绘画能如此训练,为何中国画不能?
我的画不是太贵,而是太便宜!
当代画坛,名家纷纷而是,而范曾先生是真正的大名家,名下无虚。何以见得?记者在采访之余,约略总结为范曾“十最”:
一、范曾是当代画家中文化底蕴与学问最好的一位画家。
二、范曾是当代拥有崇拜者最多的画家。所到之处,如“明星大腕”,备受簇拥。
三、范曾是目前书画界中字画价格最高的画家之一。
四、范曾是当代画家中纳税最多的画家—这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画卖得最多。
五、范曾是当代被造假画最多的画家,据说有五百万张范曾假画。
六、范曾的画是当代作为贵重礼品被送礼最多的画家。
七、范曾是当代画家中争议最多的画家。所谓“名满天下,谤亦随之”。
八、数十年清晨五点即起床读书的画家,并世恐无第二人。
九、与范曾来往的皆各界顶级人物。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十、范曾是当代文化界的狂狷之士。子曰:“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范先生有是焉。
假我三十年光阴,可超越八大山人
“假我三十年光阴,可超越八大山人。”这是范曾先生最让人感慨甚至佩服的一句言。
尽管八大是范曾先生最佩服、崇敬的一位画坛先师(他佩服的,还有那位生前卖不出一张画而在巴黎郊区穷死的荷兰画家梵高)。
但他大约还是有资格说“超越”的,因为八大先生本人就是一位“目空一切”者(不信,请瞧他画作中鸟的眼睛),并且现在范先生的画价也可比肩这位在孤寂中死去了数百年的先辈。
不仅是八大,大约先于我们逝去的那些艺术巨匠们,范曾先生若有足够“光阴”,多数可以超越(因为那些人,起码活着时画作没有如此值钱,也非如此名播四海)!
而当今尚活着的更不在话下(他曾坦承,时下美术界能望其项背者,寥若晨星)。
“范曾”假画有500万张
中国当代艺术大家范曾,接过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递上的聘书,成为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
当天下午,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报告厅,为2000余名师生作了题为《泼墨的世界》的学术报告。他在报告中说,“很多人认为我是个画家,但我画画的时间大概是我读书时间的1/10。
”范曾在下午两个半小时的演讲里,和师生们进行了愉快的交流。范曾说,他每天早晨5点钟就起来读书。吃完早饭最多画一个小时的画,然后要么是论道,要么是写作,晚上还常常作诗,到11点多。
范曾说,“现在市面上‘范曾’的画有500万张,其实我每年也就画250张左右的画,照此计算,500万张我要画两万年,所以市场上99.9%的‘范曾’的画都是假的。”
范曾书画批发郭庆祥
1993年前郭庆祥是一个从事服装和家具的商人,郭庆祥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导演、书画家梅阡的撺拨下投资百万元拍摄了一部80岁左右老画家的大型纪录片《八十瑰宝》,由此,郭庆祥结识了一批书画家,更让精明的郭庆祥看到了新的商机,于是,放弃了服装和家具生意,成立了“玥宝斋”。
此时,郭庆祥还是收藏界的门外汉,第一次进拍卖场,38万元拍回一幅徐悲鸿的奔马画,是个赝品。直到认识陈逸飞前,“玥宝斋”的业务并无起色。
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郭庆祥与刚从美国归来的著名画家陈逸飞成为了朋友,在陈逸飞的导引中郭庆祥逐步知晓了一些书画收藏知识。
这个时候,范曾正流落在法国,刚好看中了一处房产却因手头拮据没钱付款,于是委托好友、荣宝斋的米景阳帮自己卖画,在米景阳的掺和下,郭庆祥以每平方尺4000元的价格定了200张画,又以每幅1000元的价格定了100幅书法。
没过多久,郭庆祥就以每幅3万到5万不等的价格将这300幅作品出手,这一笔巨额收入终于让郭庆祥在收藏界弄出了响声,开始有了江湖地位。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从文化部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民藏交易合法化,寄托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崛起之路!
- 艺术品市场已进入“金融时代”!早知道早受益!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上海文物市场新政启航,民间收藏迎来黄金时代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