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避免这4个收藏误区
近年来,和田玉的价值迅速增长,而收藏者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随着需求的增加,大量和田玉产品涌入了市场。
正是这种情况,导致了市场的乱象,收藏和田玉的背后有很多陷阱。新手陷入误区很容易上当。和田玉收藏界目前普遍存在以下误解:
一、重古不重今
古玉作为收藏品中的佼佼者,一直受到广大收藏者的喜爱。在中国玉石的发展过程中,清朝时期的玉器加工业是最为繁荣的,这是因为乾隆皇帝非常喜爱和田玉。
清代的玉器不管是品种款式、造型纹路、雕刻手法都远超之前,还有一些作品更是鬼斧神工,例如被指定为国宝的《大禹治水》山子。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古玉基本上是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人们很少能在民间看到。一些收藏家只知道古玉,并认为古玉的价值要比现代玉好,其实是一种误区。
有些有沁色、器形古朴的仿古玉,很容易使初学者上当。实际上,玉器收藏的价值高度依赖于玉料和雕工,而年代只是从文化视角反映玉器的价值。事实上,真正的珍品古玉难得一见,同时价格极其高昂。而普通的古玉则真假难辨,并且大多玉质较差、雕工粗糙,并不是好的收藏选择。
二、重色不重质
消费者市场有一种趋势,认为和田玉的白玉品种是市场上最好的,并且以羊脂玉为最佳。这种情况在大陆市场尤为明显,和田羊脂白玉,尤其是籽料的羊脂玉,确实是和田玉中的极品,但其他品种也有很好的料子,甚至更加值得收藏。
例如,黄玉中的鸡油黄玉种,它的产量低于羊脂玉,其价值完全可与籽料羊脂玉相比。而像新疆塔县出产的黑青玉,价格在发现后仅几年就上涨了好几倍,同样具有收藏价值。
笔者认为最具有潜力的是碧玉系列,碧玉的颜色与翡翠相似,并且有很多不同的颜色品种,价格在去年到今年之间一直稳中有升。我们在收藏和田玉时,不应该眼睛只盯着白玉,这明显不是一种开明和科学的心态。
三、重皮不重肉
和田玉籽料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其皮色皮,结果却导致收藏品市场上的一些收藏家,迷上了和田玉的皮色,例如秋梨皮、老虎皮和红枣皮等,然而却忽略了玉肉的质量。
“玉,石之美者”,和田玉的收藏必须以玉肉为基础。如果仅有皮色,玉质松散或有僵,这种玉是不值得收藏的。只有好的玉肉和好的皮色一起,才能算一块好籽料,具有更高的稀有性和增值空间。
四、重料不重工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虽说只玩料也是一个好选择,但玉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人,真正的价值只有在雕刻出来的时候才能体现。
一件珍品,不仅需要优良的玉质,还需要精心设计和耐心雕刻,才能具有更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这些收藏品以其精湛的雕刻技术和细腻的艺术表现力,可以产生深远的文化底蕴,真正值得收藏。
和田玉本身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远未反映其真正价值,其收藏前景广阔。但是,在进行和田玉投资收藏时要小心,不要盲目购买。在进行投资之前,建议先学习与和田玉有关的知识,并了解市场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行动,减少被骗的情况出现。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从文化部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民藏交易合法化,寄托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崛起之路!
- 艺术品市场已进入“金融时代”!早知道早受益!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上海文物市场新政启航,民间收藏迎来黄金时代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