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玉山子,你了解多少?
玉山子是指以“圆雕”手法雕刻而成的山林景观玉器摆件,这里的圆雕是一项传统的琢玉工艺,该手法使三维立体的玉器摆件能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欣赏,因此玉山子在观赏时无需区分正面、侧面。
对照山林景观雕琢而成的玉山子,不但层次分明,且题材丰富多样,多以山林、人物、动物、飞鸟、流水等为主。
玉山子出现于两宋时期,据《宋史·礼乐志·宴飨》记载:“诏辅臣观粟于后苑御山子。”此话描述的是宋真宗与群臣观赏御廷中石制假山的事情,事后君臣造词作诗以资留念,当朝的玉匠因此深受启发,遂将整块璞玉雕琢成形如山状的玉器摆件,“玉山子”就此诞生。
脱胎于玉摆件和玉雕像的玉山子,同时又注入了更为强烈浓郁的文人气息,赋予了玉山子意境更为深远的文化内涵,这也是中国古代传统玉文化审美的一大特色。
元朝时期的玉山子,其题材多以山林、雄鹿、柞树、人物为主,明朝时期的则以山石、树木为主。
清朝时期的玉山子,可以说是达到了古代琢玉工艺的巅峰水平,清朝的玉匠往往能够运用高浮雕、浅浮雕、线刻、刻款、多层透雕等传统的琢玉手法,即可活灵活现地于玉山子上,刻画出人物、山水、草木、动物等细节,就算是再复杂图案,玉匠们亦可精准把握,令人叹为观止。
乾隆时期的玉山子尤为盛行,乾隆皇帝授意清宫造办处制作了大量的玉山子,且多以山水人物、历史故事的题材为主,特别是小型的玉山子更为常见,亦是以山水人物、亭台楼阁的题材为主。
因为每一块玉料,均有其独特的颜色、皮色、纹理,所以在进行玉山子的雕琢之时,玉匠会运用“俏色巧雕”这项传统琢玉工艺手法,将每一块玉料自身独有的特色,来创作玉山子的题材设计,巧妙利用玉料多余的杂色,分别雕琢出玉山子中的白云、流水、苍松翠竹、古道夕阳等细节,从而形成高低错落、深浅对比的层次效果,妙趣天成宛如神来之笔,韵味十足,大大提高了玉山子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著名的《大禹治水图玉山》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宫廷玉器,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乐寿堂后间,其玉料来自新疆和田密勒塔山,运送到北京后便由清宫造办处画出大禹治水纸样再临画于玉料上,然后做成木样发往扬州进行雕琢,用时共六年才完成。
为何世人皆说《大禹治水图玉山》是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和国之瑰宝,更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原因是《大禹治水图玉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玉器摆件之一,整体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000千克,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得此盛名当之无愧。
大禹能成功治水,依靠的不仅仅是其勇于艰苦奋斗之精神力量,还有他自身那种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就此凝聚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而《大禹治水图玉山》将大禹精神与我国传统的玉文化融为一体,是中国古代玉器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之一。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从“无价”到“有价”!艺术品评估担保体系如何解锁千亿文化资产密码?
- 艺术品市场 | 中国艺术品30年的崛起传奇!
- 古玩艺术品市场在调整,避免被市场淘汰要解决两个问题
- 市场新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