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起江滨——《夏山甘雨图》赏析
元 佚名 夏山甘雨图 173.2×103.8cm
绢本 浅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山甘雨图》轴,绢本,浅设色,173.2×103.8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本幅钤有“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藏”、“无逸斋精鉴玺”三方鉴藏宝玺,可知此画是清宫旧藏。画上未题名款,清室善后委员会在《故宫物品点查报告》中将其定为《元人画夏山甘雨》轴。
本幅尺幅较大,但留白得当,气息疏朗,笔调清润,毫无大尺幅画作常容易产生的压迫感,反而有些易亲近的可爱,将观者自然地带入到这场令人欣然期待的适时好雨中。画家选取了夏雨将至未至的这一时间点来表现这场甘雨,画中无一处直接描绘雨,却处处都是山雨欲来的气息。远处的群峰被充满雨气的烟云掩去了锋棱,若隐若现,显得朦胧而温柔。一阵清风拂过江岸的草木,又将中景中围绕着村落的树林以及近景山石上的树木吹得俯仰摇曳。一切都暗示着一场爽快夏雨即将来临。近处的行旅似乎是预感大雨将至,下船骑驴与随行的童仆缓缓而归。江的另一岸,渔夫收网,离他不远处的村落前,牧童也匆匆赶牛归家。江水异常平静,江上一位船夫载着一位隐士,隐士正悠然自得地欣赏着江岸景色,似乎没有躲雨的打算,而是准备好好享受雨中的江景。
本幅多用湿笔、淡墨渲染,使整幅画面充满水汽氤氲之感。状物矣独具匠心。中景围绕村落的树林顺着风的方向俯去,而前景的树则呈迎风的姿态,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得画面丰富而有对比,也赋予两处树木以不同的性格——村落间的树木温和而具生活气息,山石间的树木则有迎风的野性。点景人物只数笔写出,却各具特色、真实可爱,体现出画家对自然、生活的细心观察体会。
逊清小朝廷时,溥仪曾召集罗振玉等人清点宫藏古代书画,在清点过的字画上钤上“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藏”、“无逸斋精鉴玺”,本幅《夏山甘雨图》轴上的三方鉴藏章很可能就是那时钤盖的。1924-1930年间,当时民国国务院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清查清宫物品并记录,出版了《故宫物品点查报告》,报告记录该画当时藏于故宫内廷东路钟粹宫。1935年-1937年间,黄宾虹应聘鉴定故宫部分藏画,这幅《夏山甘雨图》当时藏于原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黄宾虹的鉴定意见为“笔墨浮薄,不到元代”,现藏地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持相同鉴定意见,认为本幅风格较近于晚明浙派之流。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从“无价”到“有价”!艺术品评估担保体系如何解锁千亿文化资产密码?
- 艺术品市场 | 中国艺术品30年的崛起传奇!
- 古玩艺术品市场在调整,避免被市场淘汰要解决两个问题
- 市场新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