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藏 张书旂《牡丹鸡》
张书旂 牡丹鸡 年代不详 109.5×34.2cm 中国美术馆藏
鸡为“五德”之禽,是中国花鸟画的重要题材之一,为很多花鸟画名家所选。鸡亦是张书旂先生钟爱的题材。
张书旂(1900—1957),名世忠,字书旂。浙江浦江人。有《翎毛集》《书旂画集》《张书旂画集》存世,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取法于任伯年,又得高剑父与吕凤子亲授,且勤于写生,工于设色,其画风清新流丽而独标一格。1929年,受徐悲鸿激赏力荐,旋即到南京中央大学艺术教育科任教。这一机遇使得他的艺术事业快速发展,声誉日增。1939年,所作《百鸽图》被赠予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以呼吁美国加强反法西斯斗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罗斯福极其喜爱此画,因此邀请先生访美。《百鸽画》则成为悬挂在白宫的第一幅中国画!抗战胜利后,先生移居美国,此后更享誉海内外。
张书旂善于用粉,能“粉分五色”;有“白粉主义画家”之称。综观先生多幅鸡作于染色宣纸上成画,画中巧用白粉点染花卉与公鸡头背翎毛,其手法娴熟,风格浓丽秀雅,极尽生动并颇具古意。画中鸡取谐音之“吉”,再以山石为背景,喻为基石,加花卉则寓意美好。这也是先生讲求中国花鸟画创作的构图安排,深耕翎毛、花木、山石之间画面关系的研究之作。他更曾“以何种禽鸟须配以何种花木”作为创作课题。细品此画,不难发现先生在这一次创作中,将翎毛置于显要位置,而花木、山石则作为极简的点缀配之。笔法上,追求笔简意繁,且已达炉火纯青的境地。正如他自己所讲:“当余作翎毛,每伸素纸。有时纸上忽现鸟状,神彩奕奕,宛然在目。即握管一挥,每得佳作。”
远观这幅作品,笔墨的苍劲有力令健步往上之鸡器宇不凡,仰首观花之姿态传神,呼之欲出。吕凤子曾评先生的花鸟画道:“画花似闻香,画鸟如欲语。”其意境令人神往。
张书旂还是爱国人士,曾竭尽全力为抗战卖画筹款。可惜积劳成疾,天不假年,于1957年在美国病逝。试想先生若有康健之体,必定能在艺术创作之路上取得更高成就,今日也不至于令我辈嗟叹惋惜!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从“无价”到“有价”!艺术品评估担保体系如何解锁千亿文化资产密码?
- 艺术品市场 | 中国艺术品30年的崛起传奇!
- 古玩艺术品市场在调整,避免被市场淘汰要解决两个问题
- 市场新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