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画家陆抑非,书法写得激昂奔放,绝非一般的”画家字“
陆抑非(1908—1997),名翀,字一飞,江苏常熟人,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画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擅花鸟画,尤以牡丹为长。曾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也曾任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常熟书画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顾问等。
陆抑非
陆抑非在从事绘画的同时,又擅长书法,书法风格屡经变化,最终形成率性自然的书风。陆抑非那一代的画家,大多书法成就也很高,比如陆俨少、潘天寿、黄宾虹、余任天等,陆抑非在其中也极为突出。
陆抑非书法
因为陆抑非画家的身份,陈振濂先生在评价他的书法时称其为“画家书法”中的佼佼者,其实,书法要看的是最后的作品效果,不一非要将目光注意在作者的身份上。事实上,即使陆抑非不是著名的画家,以他的书法成就,照样可以立足于当时的书坛。
陆抑非青年时代师从名家吴湖帆学画,于1937年成为吴氏“梅景书屋”弟子。将他的名字由“一飞”改为“抑非”,即系吴湖帆所为学画同时,他的书法也受到了吴湖帆影响。
陆抑非绘画
吴湖帆画名隆盛,其书法虽然具有个人特色,用笔瘦劲锐利,结体端正横展,但是其平板无趣的结构和平庸无奇的节奏使其难成气候。陆抑非1940年代的一些画款和书法就是亦步亦趋的典型吴湖帆书风。如果一直停留在吴书之中,陆抑非的书法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探讨的了。
好在他很快开始变化,深入临摹古人行草法帖,渐渐改变了旧有轨辙。从194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前后,陆抑非的书法发生重要变化,写出一手典型的文徵明风格,摆脱了吴湖帆的笼罩。大约在1960年代,陆抑非书风再次变化,单字拉长,整体章法也强调纵引之势,追求清新明净、昂扬奔放,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陆抑非书法
“文革”期间,陆抑非沉浸于书法,广泛描摹唐宋元明清的古人法帖,数量巨大。这种大规模的勾摹由于不是专注于一家一帖,所以主要收获在于扩展视野、增加修养,同时无意中将风格强烈个性突出的那部分作品的形式构成纳入自己的书写习惯。
此后,陆抑非的作品中出现了两点变化:一是在行书作品中稍稍增加了草字出现的概率,形成行中夹草的模式;一是每书写一段则出现一次纵笔长竖,带动空间变化并推动节奏的奔放向前。
陆抑非书法
但是这一时期对书法的大规模投入,并没有导致陆抑非改变自己的书法风格。他在自己原有书风的基础上提炼、摸索、沉淀,一直延续至终老。
从西泠印社2008年推出的《陆抑非书法集》看,大约在1980年代中期到1993年的几年间,陆抑非的书法创作进入高峰阶段,写出了一批精品。此后,陆抑非书法进入下坡路,满纸抖擞习气,滑入琐碎、杂沓、颓唐之境。
陆抑非书法
陆抑非首先是一位成就非凡的画家,其次才是书法家。有的批评家喜欢使用“画家书法”与“书家书法”的概念来区分不同的书风。对此,笔者并不十分赞同,因为作者身份只是书风形成中次要的外在的因素,对书法的不同理解与不同追求才是不同书风的关键成因。
从多数批评文章的具体使用情况推测,他们所谓的“画家书法”与“书家书法”,其主要区别在于:“画家书法”强调结构、章法的创新突破而忽略笔法的精确严格,而“书家书法”坚持笔法的传承与提炼而欠缺章法、结构的新颖想象。
陆抑非书法
如果这个理解不误,笔者认为,陆抑非的书法仍然属于比较地道的“书家书法”,而不是“画家书法”。我们不能因为陆抑非的画家身份,也无须因为其人的偶发言论,而简单地将其人之作判为“画家书法”。
陆抑非的书与画之间当然存在关联,但是其书其画依然分别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别遵循了各自门类的内在规定,它们是自足的。“画家书法”的归类,对陆抑非来说未必构成赞美,反而成为一种不公。
陆抑非书法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从“无价”到“有价”!艺术品评估担保体系如何解锁千亿文化资产密码?
- 艺术品市场 | 中国艺术品30年的崛起传奇!
- 古玩艺术品市场在调整,避免被市场淘汰要解决两个问题
- 市场新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