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蓝海之蓝,还有蓝釉瓷的蓝
在我国的传统瓷器中,有一种瓷器,它并不是哪个朝代的主流,但却为我国的瓷器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颜色,那就是蓝釉瓷。
接下来珞珞就通过几张文物美图带大家了解我国蓝釉瓷器的发展。
何为蓝釉?
蓝釉是瓷器釉色名。传统蓝釉,以适量的钴料作为呈色剂,生坯施釉,在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也有部分蓝釉是在低温下烧制,呈色会和传统高温蓝釉烧制的有区别。
蓝色在古代中国陶瓷中较晚出现,因为蓝色属于冷色系,肃穆而又庄严,因而在中国传统色调中并不多见。蓝釉直到唐代才在唐三彩中出现,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
唐 三彩蓝釉万年罐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图源:网络
天蓝釉
宋代钧窑瓷器的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浅如天青,深如天蓝,色度变幻莫测。而清代天蓝釉瓷器就是从宋代的天青釉演变而来的。正如荀子《劝学》篇有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宋 钧窑天青釉盘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宋 严光窑仿钧釉高足杯(天蓝釉)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清雍正 天蓝釉双龙耳瓶 故宫博物院藏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霁蓝釉
霁蓝又称积蓝、祭蓝(因主要用于祭祀,故又称“祭蓝”。),其色泽深沉,蓝如深海,色调浓淡均匀,呈色稳定。元代霁蓝的成功烧制为明清两代祭蓝釉瓷器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元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
图源:扬州博物馆官网
明万历 霁蓝釉堆塑蟠螭纹蒜头瓶 武汉博物馆藏
清乾隆 “敬畏堂制”款霁蓝碗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清乾隆 霁蓝釉撇口瓶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清同治 霁蓝釉琮瓶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明清时,烧造工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釉面干净漂亮无瑕疵。明宣德时期的蓝釉更是被奉为瓷器中的上品。到了清中晚期,由于炼泥水平的再次发展,胎体更薄更坚硬,霁蓝、洒蓝、天蓝、孔雀蓝等蓝色釉瓷在这一时期绽放异彩。
描金蓝釉
蓝釉除了单色釉外,有时还会用金彩来装饰。
明天顺 蓝釉描金双兽耳尊 武汉博物馆藏
清乾隆 霁蓝釉描金团花小胆瓶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回青釉
明代嘉靖时期,有一种以进口“回青”料配釉烧成的高温蓝釉,回青釉的呈色比霁蓝釉浅淡一些,是元代以来景德镇窑烧成的高温钴蓝釉基础上所衍生出的新品种。
明嘉靖 回青釉爵杯 故宫博物院藏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洒蓝釉
洒蓝又称“雪花蓝釉”、“鱼子蓝”。明宣德时景德镇所创,清康熙时烧制成熟。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用竹管蘸蓝釉汁水采用喷吹法施釉,在瓷器表面呈现出水迹洒落般的深色斑点,故称“洒蓝”。又因所余白釉地仿佛是飘落的雪花,故又有“雪花蓝”。由于洒蓝釉的烧造工艺比较复杂,导致成功率比较低,更重要的是“洒蓝釉”从出世到停烧也就短短十年,因此洒蓝釉瓷器是比较珍稀的一个品种。
明宣德 洒蓝釉钵 首都博物馆藏
图源:首都博物馆官网
清康熙 洒蓝描金山水笔筒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孔雀蓝
孔雀蓝“孔雀蓝釉”又称“法蓝”,以铜元素为着色剂,为低温彩釉,色泽娇艳,表面平滑光亮。有些器物颜色偏绿,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孔雀绿”(或“法翠”)。
明正德孔雀绿釉碗 故宫博物院藏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清乾隆 孔雀蓝色玻璃长颈瓶 故宫博物院藏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蓝色,代表着海,代表着天
是我们抬头看到的同一片天
是我们眺望看到的同一片海
蓝釉瓷器就这样
静静地走过历史长河
与中华文化并肩向前
静静地矗立千年
静候着人们的发现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从“无价”到“有价”!艺术品评估担保体系如何解锁千亿文化资产密码?
- 艺术品市场 | 中国艺术品30年的崛起传奇!
- 古玩艺术品市场在调整,避免被市场淘汰要解决两个问题
- 市场新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