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银行纷纷开设艺术金融业务,全都疯狂起来了!
面对日益活跃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和行为,其实国内不少银行业也正在涌动艺术品金融业务的试水热潮,实践中呈现了艺术品与金融结合的几种模式。一是艺术品基金。
早在2011年,国内就有近30家艺术品基金公司发行成立了超过70只艺术品基金,规模总计高达64亿元。二是艺术品理财产品。
2007年7月,民生银行曾启动国内首只银行艺术品理财产品“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资金投资于中国当代艺术品与近现代书画作品。三是艺术品信托产品。2009年6月,建设银行推出了“国投信托·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资信托期限为1年半,投资者能享受到7%的预期年收益。
四是艺术品质押贷款。山东潍坊银行2009年也推出了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以其认可的艺术品为质押标的,向符合授信条件的借款人提供授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艺术银行」参展2019台湾文博会,让民众更了解组织运作。(图/艺术银行提供)
文化部「艺术银行」已收藏2100件作品,透过租赁流通,让作品展示于各个公共空间。「艺术银行」成立6年来,仍有许多民众不了解,此次藉由参展「2019台湾文博会」,透过3部微电影《我相信有一件事是天真的》、《曾经存在的小片刻》及《半透明》,加上艺术家何采柔、黄建桦与李依儒创作的3件演出作品,让民众更明白艺术银行的运作。
北文中心在市文资办、文投集团等相关单位指导下,开展艺术银行业务近两载,为300余家企业及机构提供艺术相关综合服务。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与北文艺术银行将于近期推出基于中信银行信约宝保证金管理产品支持下针对个人客户的艺术品租赁服务。
艺术银行风靡全球
在艺术金融市场并未发展起来的年代,瓦拉德凭借出众的商业头脑,成为了20世纪最出名的艺术品经销商。
如今,随着人们财富的积累和消费升级,艺术品消费市场早已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艺术银行也纷纷崛起。
据悉,在加拿大,有近25%的青年会在闲暇时间观览艺术品,成年人占比17%。与此同时,艺术银行也在世界各国兴盛了起来。从1972年起,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瑞士、韩国以及中国等国家的艺术银行相继成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世界各大著名的艺术银行都已具备一整套完整的服务体系,从鉴定、收藏到保存、信托等,可谓是“管了这辈子,还管下辈子”。
摩根大通银行是最早涉足当代艺术收藏的商业银行,同时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机构收藏者之一,拥有3万余件收藏品。其海量的企业收藏,使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遥遥领先。
法国兴业银行的藏品名家名作荟萃,2008年中国注册成为本地法人银行以来,法国兴业银行(中国)已多次成功帮助内地客户购买世界级艺术品,艺术投资约占其私人银行业务的5%。甚至在艺术圈还流行着一句话,“来法国欣赏艺术品,除了去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外,还应该去法兴银行。”
与此同时,法兴银行建立的“银行-顾客-顾问公司”三方制衡模式,也切实保障了客户利益。
国民生银行是企业收藏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商业银行,也是国内首家正式发行艺术品理财产品的银行,民生美术馆更成为内地首家以金融机构为背景的公益性艺术机构 。
中国建设银行于2009年发行了国内首个艺术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并开启“银行+信托公司”艺术金融产品模式。同时,建设银行也是“艺术北京”博览会的长期合作方,以艺术打造个性化客户增值服务。
除此之外,招商银行、潍坊银行等国内多个银行也相继开展艺术金融服务。
可以说,国内艺术银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逐渐丰富业态,同时扩大了影响力。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从“无价”到“有价”!艺术品评估担保体系如何解锁千亿文化资产密码?
- 艺术品市场 | 中国艺术品30年的崛起传奇!
- 古玩艺术品市场在调整,避免被市场淘汰要解决两个问题
- 市场新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