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鉴定能否适应当代书画
书画鉴定历来是一种依靠经验的“眼学”,这已被广泛公认。但是随着当代书画市场的大规模兴起,传统的鉴定方法似乎有些失效——哪怕是一群权威专家共同认定的真迹,如果画家本人高喊一声:“这不是我画的”,市场信心也会随之动摇。事实上,画家的类似做法屡见不鲜。创作者、经营者、鉴定者都已不再权威,传统鉴定方法镇不住今天的市场了吗?前不久,一直力主通过专业保真机构解决当代书画真伪鉴定问题的李成举先生就提出观点认为:“就目前书画市场现状而言,传统鉴定方式等于零”。
当代书画的鉴定似乎是学术问题,但在今天,其学术表象后面的“黑洞”正在成为当代书画市场健康发展的制约。
从法律层面看,目前的书画鉴定没有法律效力。到一个鉴定机构,你出钱少可能告诉你是假的,而出钱多就可能开出真迹鉴定证书,鉴定机构与鉴定专家完全可以不负责任。而一件作品,即使由多位权威专家鉴定为真迹,画家本人一句“我没画过”就让作品失去了价值。画家的否认成为随时将鉴定结果清零的“必杀技”。在书画界出现过多次关于一件作品认定发生争议的情况,也有过花上千万元买到一件作品后遭画家本人否认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受损失的就只能是收藏家。
为什么传统鉴定方式对于中国书画市场失效了呢?
究其根本是如今市场中没有机构或者个人承担责任所造成的。国外的画廊以及拍卖行也存在真伪的猜测,但在当出现假画的时候往往可以通过退换解决。我们国内的画廊与拍卖行在服务水准上距此还有相当的差距。
传统的书画鉴定,业内是比较迷信权威的,可是,先不说权威鉴定能力如何,就以这些所谓权威出具的鉴定证书来说,一样是可以不负责的。当不断发生专家们为某一件作品真伪争论不下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权威都解决不了问题,那这个问题可能就解决不了了。实际上,大家没有想过,什么才是真正的权威?一个不能负责任的“权威”机构能算是权威机构吗?目前的所谓权威机构并不是科学的鉴定机构,其鉴定经不住推敲,一旦对簿公堂就很难成为法律证据,因此传统的鉴定方式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不能适应当代书画市场的发展。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从“无价”到“有价”!艺术品评估担保体系如何解锁千亿文化资产密码?
- 艺术品市场 | 中国艺术品30年的崛起传奇!
- 古玩艺术品市场在调整,避免被市场淘汰要解决两个问题
- 市场新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