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风口,要藏就藏纸黄金!书画艺术品未来还要高涨!
一定要具有稀缺性 1
吴冠中《墙上春色》
成交价:8,645,000港币
国际认可度 2
具备功用性 3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
2017保利秋拍9.315亿元成交
成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
文化属性强 4
能够浓缩资产 5
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2011年嘉德春拍4.255亿元
书画犹如纸中黄金
但是犹太人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比油画和邮票更便于携带、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价值更大的东西,那就是中国书画。
从前,在国际美术市场上,很多大收藏家更看好布面作品,如果一个大师画的画不是在一个白麻布的材质上,而是画在纸上,这幅画的价格就会很低。
这是因为西方人一直欣赏画在亚麻布上的油画,然后形成了一个偏见,但是这一偏见,现在被彻底改写了。
2020年10月18日,在保利十五周年拍卖上,明代画家吴彬的《十面灵璧图卷》,以超过5亿元的天价成交。
同样是吴彬的作品《十八应真图卷》,上世纪九十年代,被西方收藏家尤伦斯夫妇以62万的低廉价格买走,2009年,当这幅画再次出手的时候,已经变成1.69亿了。
20年时间,升值近300倍
古代画家如此,现当代画家同样如此。
王健林于1990年代从日本以550万元买到李可染著名的《漓江胜境图》(1972年由周总理赠出),如今参照《万山红遍》,起码能值3个亿。
李可染《万山红遍》 2012年保利春拍2.9325亿元 中国书画承载精神境界
中国人画画和欧洲人画画有一个根本目标的不同。中国人画画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完成自我,这一点跟道家儒家的哲学是一样的。
儒家的所有学问都是为己之学,是为自己的修养为自己的完美人格最后的完成,这个目标,作为一个君子来说,有很多手段可以帮你达到,其中一个就是书法、绘画。
我们越过了一般美术的标准,而进入到一个人格道德的层面。
潘天寿《鹰石山花图》
2015年嘉德春拍2.79亿元
中国人评画有格的概念,共四格:能格、妙格、神格、逸格。欣赏画时,也是根据这四格来的,并且按照这四格逐渐提升我们的欣赏能力。
具有逸格的作品在整个古典欧洲的绘画中是不存在的,20世纪后受东方艺术影响,西方也开始将中国大写意绘画进行尝试,但因为材料等限制,不可能像我们可以做到逸格。
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
2011年保利秋拍2.668亿元
“家中无字画,必是俗人家”,中国人喜欢在家里悬挂或者收藏一幅画,更多的是文化带来的享受。
一幅书画,给家庭提供了文化的支撑、源远传承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让我们成为精神生活的富翁!
房大年、文宗帝《万岁山图稿本》
2010年九歌秋拍3.348亿元
同时,随着书画市场的越来越火热,这个精神生活的富翁,还会变成物质生活的富翁。
诸如王健林、马云、刘益谦等商界大佬,这些年都在疯狂收藏书画作品,背后的原因,全都在于这三个字:纸黄金!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文物市场新政策: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临
- 当艺术品遇上资产化:一场重塑文化与财富的变革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又一座千亿级别的艺术品交易交流中心将拔地而起:艺术品或迎来收藏高峰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