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民藏人一直坚信保护文物艺术品,专家却不屑民间收藏,优越感从何而来

发布日期:2021-04-29    来源:玩收藏    责任编辑:匿名    阅读:1551   版权与免责声明

我常常在想,收藏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沉浸在与日俱增的各种藏品中独自把玩,从中获得愉悦?还是坐拥奇藏,独自陶醉?又或是想成为闻名遐迩的大鉴赏家,赢得众星捧月般的荣耀?

这些也许都是,亦或许都不是。

但有可以肯定的是,收藏之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畅,只要你走上了这条路,便注定了欢乐与痛苦并存,兴奋与焦虑常伴,得意与懊恼的反复中。

640.webp.jpg

在收藏圈中,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圈内没有身份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眼力”才是重中之重。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文人墨客,昔日的种种情绪,都会被藏品所洗涤、融合,变成地道的“淘宝者”、普通人。

他们会有着常人一样的亢奋、懊恼、悔恨不已,讨价还价,面红耳赤。有位记者曾经这样描述在北京潘家园的情景:“一网撒下去,一定能够网住一二个部省级官员,三四个教授,七八个大款,还有一个小偷或盗墓者。”

有些资深专家,对民间收藏十分不屑,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对民间收藏的蔑视。

收藏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一种延续,就从实际出发,全国几千万收藏队伍对于解决社会就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且对经济、文化、社会效益的发展,也是不言而喻的。

况且,像故宫等一些国家级大博物馆的许多藏品中,也不乏民间藏家的无私捐献。不知那些所谓的专家,优越感从何而来?

640.webp (1).jpg

的确,收藏家也并非人人皆是君子,收藏圈也并不是净土,其鱼龙混杂,存在各种负面东西,势利、诈骗、贪婪、利益高于一切的商人。

曾有一位古玩铺店主,以百余元的价格捡漏得到一件石涛的尺幅,随后以8000元倒手给了广东商人,当知道此幅石涛之真迹卖了30万时,顿时后悔不已嚎啕大哭。这便是偏离了收藏的本质,陷入了利益的怪圈。

在古物面前,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渺小且短暂。以平淡、自然、虔诚的心态重新思考收藏,便会得到全新的收获。

640.webp (2).jpg

热热闹闹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从全民经商,到全民建房,都是一股脑的事情。我们中国人的随风而变的能力,绝对是世间少见,要不是有政府的这条细线,失控的风筝越飞越高,最后只能一头栽倒臭水沟里。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就是我们中国伟大的特色。

640.webp (3).jpg

三十多年的大开发,地下的文物被扫荡的,连个毛都没留下。这些艺术品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积累而沉淀的财富,不需再创造,业已存在。我们只是自然而然的继承人。

这些财富庞大而且保值。未能流通,并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不流通便流失,这就是残酷的事实。所以,收藏和保护是中华民族文化延续最好的手段。保护了大量珍贵的艺术瑰宝,就展示中华强大的文化魅力,解读了中华文化潜在的软实力。

中国被侵略的历史,也是同化异族的历史,这就是中华文明软实力的强大之处。可是我们至今做到了什么?

可以将国之重器,说成了赝品而摧毁之,也可以花巨资从海外买回赝品而窃窃自喜之,也可以花天酒地的挥霍之。就不能建立良性的金融机制加以保护之。

低迷沉睡的雄狮快快苏醒吧,拿出你那雄性的胸怀,大声怒吼吧。让我们这些颓废大众为之精神一抖吧。

640.webp (4).jpg

如今国家和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各类的艺术品发展基金都在设立,虽然规模还不大,但是发展规模潜力巨大,连美国的投资银行都断言了要六万亿的规模才可以匹配。

所以,艺术品的春天就要来到了。但是要合法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让它合理合法的成为金融产品,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艺术品的价值认证

艺术品价值的认定一定要有权威性和担保性,一旦确认,就要终身负责。当然这需要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和艺术品发展基金共同认定的艺术品评估机构才能进行,这是一个全新的金融模式需要探索,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路。

金缕玉衣贷款就是很好的例子,几位知名的专家,写个鉴定意见,做个24亿的价值认定,就可以银行贷款7个亿,百分之百的黑箱作业。

一个艺术品的真正价值认定是很难的,除了制作成本以外,它的广义的艺

术性是难以评定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文化、历史、艺术的综合体。

狭义的价格标准可以制定。书画作品相对容易,各地都有标准。珠宝玉器也多有市场衡量标准。瓷器艺术品可以分为三六九等,分别制定标准。

640.webp (5).jpg

2、全民登记,就要大赦文物

文物普查是一个解决艺术品身份认证的机遇,国有博物馆的文物普查可圈可点,可是普罗大众手中的文物如何普查哪?工作量巨大,弃之不用,失去了普查的意义。

全民登记,就要权威机构认定真赝品,并大赦文物。通过建立各地区的艺术品发展协会,通过协会组织的方式,解决艺术品真赝品的认定和价值评估不失为事半功倍的方案。

我们的投资同仁和金融界正在运作此方案,希望能得到积极的推进。如今,国家开始进行文物普查,进行文物登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只有文物登记后,文物才能有了身份证明。才能从地下走到地上。

640.webp (6).jpg

有专家提议,如果文物登记,就要实行文物大赦,英雄不问出处,谁拥有,谁就是它的主人。

有了身份,自然就有了价值,就有了金融品性,就会成为新的金融衍生品。文物就变成了良性循环的资本模式,在世界上可以成为文物资本规则的制定者和话语权的掌握者。

3、三是藏品的流通问题。
世人都知道流水不腐的道理。藏品价值在流通中才能得到体现,价格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实现。一个民间收藏家倾全家之力,用自己毕生的精力与财力收藏的大量藏品,由于受市场“瓶颈”和流通的限制,政府又不出钱收购,只能让藏品沉睡在自家的床底下,不知何年马月能变现,这是让他们无奈心酸的关键。
        
纵观历史,穷困潦倒的收藏家也不在少数,直到他们过世后,他们的藏品才体现价值。有的甚至跨越几代人才能变现。所以,千万别说收藏家最有钱最富有!

这只是理想主义者,面临现实更加困难。光靠政府的支持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强力资本介入,国家只要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我想灵活的金融政策,可以使其变得畅通。如何变得畅通。

640.webp (7).jpg

艺术品拍卖在西方世界是个公平的理财手段,到了中国仅仅20年,就面貌全非了。人类创造的不同领域的先进理念,到了中国这个神奇的土地,都会变得异样、变得扭曲。

究其本质,归根结底是中国缺少真正的收藏家,缺少真正的实业家,缺少真正的艺术品金融功能。就像当今的股市、楼市都在击鼓传花,没有真正的良性循环。美丽的鲜花最终成了罂粟之花。

今天,国家终于开始重视艺术品的发展和未来,建立了国家艺术品发展基金。鼓励民间、企业创立各类的艺术品基金。这是非常好的开端。如何使其走的更远,更加有效,就给与我们广大的藏家带来了机遇和探索。

640.webp (8).jpg

多么迷人的古代艺术品,这就是我们的财富。

近期,许多投资界和金融界的朋友在一起交流,都谈到了当前的金融形势,如何运作出一个令人向上的金融衍生品来增值保值哪?

艺术金融化不但为金融产业的发展寻找到一条新的途径,是金融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也为文化艺术品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曾表示:“发展到今天,艺术金融取得重大突破,艺术与金融的对接不再是零散的、点对点的,或者仅仅是产品级的,而是体系性的形成。这是艺术金融真正进入体系化发展的阶段,这才是艺术金融时代到来的一个基本标志。”

640.webp (9).jpg

可是如何让实际价值几十万亿的艺术宝藏来匹配相应的资金流动哪?让它增值保值并如何受益哪?欢迎大家踊跃参与和讨论,在下方提出宝贵意见。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玩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