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视角下该如何进行艺术品投资
【中华收藏网讯】近日,国内P2P艺术品金融平台经营困难不断,甚至出现老板跑路、垮台等现象,使发展不久的艺术品金融行业遭受重创。但也证明了艺术作为资产类别的实用性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投资者对未经过市场检验的金融产品兴趣的下降同宏观经济亦步亦趋,为近期艺术品相关的投资计划前景增加了更深的疑虑。
在金融的视角下,购买艺术品是一种不错的投资,艺术品也因此得以成为财富缓冲物,可长期持有并在合适的时机加以利用。但是,国内艺术品市场被投机泡沫充斥,大部分人购买艺术品的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赚成倍的钱,于是出现了拍卖场上恶意哄抬价格的乱象。当他们嫌拍卖周期太长、资金周转太慢的时候,又出现了P2P之类的质押融资平台。只要哪个五星级酒店有拍卖会,这些公司就会出现在拍卖预展大厅外物色客户并提供资金服务。
但是,艺术品投资是一项精致而复杂的活动,不仅需要鉴别真伪、评估经济价值,而且有必要了解市场,理解市场规则及其运作机制。国内的艺术市场起步较晚,与国外艺术市场相比较,首先,国内的市场主体发展不平衡,尽管一二级市场规模与国外规模相仿,却几乎只围绕拍卖行来运转,以致拍卖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会迅速蔓延到整个艺术品生态圈,成为盘根错节、牵一发动全身、难以解决的整体性难题。其次,国外各个艺术门类的市场份额发展均衡,国内则以近现代书画板块独大。市场结构的差异,导致中国艺术市场长期处于“孤岛”的状态,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第三,市场收藏和消费主体不成熟,与国外艺术收藏和消费群体的比重、专业知识修养差距巨大。
当然,艺术品金融的发展也离不开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影响。信心的重建至关重要,它使我们意识到一个更大的格局,信任是艺术品金融中的最高格调,正是因为可靠的信息弥足珍贵,艺术是一个信念体系,其市场正是该信念发挥作用的地方。尤其艺术经济的周期特点表明,我们总是能够见证有活力的、出乎意料的发展。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