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互联网电商涉足艺术 做调性还是做生意

发布日期:2018-09-14    来源:亿欧网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440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华收藏网讯】从现状来看,无论是电商还是合作的艺术机构,事实上谁都没真的在赚钱上花心思,或者说是都没在能赚钱上抱希望,各自心里都盘算着不同的小九九。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市场艺术电商企业超过200家,除了本身就出身艺术圈的嫡子,如嘉德在线,artand等,还有不少传统电商布局艺术领域。涉足艺术,高举的理论不无外乎以下几点:

1、千禧一代的消费人群由于知识结构、美育基础和视野方面较之父辈都发生了迭代和更新,他们愿意投入更多时间、金钱和精力在文化和艺术等精神消费上;

2、随着消费升级的加速,文化消费在人们日常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3、艺术消费市场经历数年低迷之后开始回暖,销售稳步提升,预计未来在线艺术品销售总额将持续高走。

但效果真的如设想般美好吗?

艺术品市场的春天已到来?

根据艺术经济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艺术市场总成交额为637亿美元,在经历连续两年的下滑之后实现了12%的增长,成交量也同比增长了8%。美国(42%)、中国(21%)、英国(17%)的全球占比达到了创纪录的83%,相较其他国家和地区优势明显。

整体数据固然是好,但具体来看,目前的现状是,线上销售还分不到这杯羹。

首先,艺术市场的“二八法则”无比显著,资本往往集中在对顶尖标的的争夺上。2017年仅巴斯奎特的《无题》和达·芬奇的《救世主》这两件作品的成交额就占到全年的近2%,另外90%的拍品单件成交价不足5万美元,只占到市场份额的9%。且一二级市场倒挂,一级市场相比拍卖清冷的多,加上通过在线销售的艺术品单价多在1万美金以下,可见美好生活和投资类艺术品标的并不可混为一谈。

其次,参考《TEFAF2017全球艺术品报告——聚焦网上交易》,欧美市场2016年经销商总体市场总额为260亿美元,其中在线交易不足10亿美元,约占经销商总交易金额3.8%。可见,这种交易模式依然只是一种辅助性销售方式,艺术市场发展成熟的欧美都如此,何况国内呢?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艺术品电商不好做,但在中国富裕人口增加,文化需求消费占比增加,进而当前社会发展对美好生活未来消费画的一个大饼前,加上2015年,美国Etsy平台在纳斯达克敲钟,成为第一家上市的艺术品电商平台,仿佛前路犹可循。于情于理,都推动着心有余且钱有足的电商们,没理由不来插上一脚。

“消费升级”坑了的老实人?

20138月亚马逊艺术频道推出后,不少传统电商跃跃欲试第一次尝试了跨界艺术,但效果却可以用惨败来形容:苏宁易购上线的艺术品板块如今早已悄悄下线,不见踪影;国美的文化艺术品销售虽然还在,但如今“国之美“放在了国美超市板块下,与百货营销无异,且几乎囊括了所有艺术品种类,胡子眉毛一把抓,页面设计也杂乱的像东北大花袄,完全抹煞了艺术品该有的“文气”,鸡肋一般存在。

又过了5年,赶上了消费升级的概念,新入局的玩家是怎样呢?

1、纯做形象的

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出钱联名办展览。比如小米跨界新媒体艺术,最近联合北京时代美术馆在举办Xcelerator超级对撞1o艺术趴。

2、依旧做电商的

出生就小资青年的寺库,在去年正式上线寺库艺术app,但这块业务是目前采用独立运营,没有与主站打通,加上作品还在征集过程中,所以无论是下载量、活跃度还是成交额都谈不上亮眼。

3、双管齐下的

京东的艺术细胞在迎娶了美貌老板娘后蹭蹭蹭上涨,对艺术方面的投入和动作也是这几家里最大的:不仅频繁活跃在艺术圈,还规划京东艺术版块,举办艺术展。

说个有趣的事儿,今年初,一个好友抱着朝圣的心态大老远从北京跑到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参观,结果没想到大展竟然是京东展,看到一帮没见过世面的老外围着屏幕看京东的送货视频,他崩溃了。。。。。。。

此外,还在去年上线京东艺术板块,最近还有跟buybuyart合作,灯箱广告恨不得挂满北京城,不过,笔者翻了翻官网,销量堪忧啊。好在京东一开始就做好了准备,副总裁辛利军在京东艺术发布会上早已直言:

“其实我们没想着上线艺术品频道一定要卖出多少商品,做到多少收入,我们更希望它能对大众起到教育作用。“

由此,可以大致判断,无论是做企业社会责任还是扩展相关业务的电商们,都处在撒钱的阶段,可见这块蛋糕并不是想切就能切的。用户教育都还没做好,何谈盈利?不盈利为何还要投入?在商战中一路厮杀走到如今的电商巨头们,都是千年的狐狸,可不傻。

艺术品+电商,都没真想做生意

嘴巴说着要,但身体却很诚实。从现状来看,无论是电商还是合作的艺术机构,事实上谁都没真的在赚钱上花心思,或者说是都没在能赚钱上抱希望,各自心里都盘算着不同的小九九。

对于艺术机构来说,真实的生存环境用恶劣来形容并不过分——没钱、没人。高昂的成本、低频的销售、对艺术家的培养经营,顶级画廊对成名艺术家的掠夺,都是中小型艺术机构所面临的困境,而2017年停业画廊数量首次超过新成立画廊数量也印证了这个残酷的现实:艺术机构不容易,“王谢堂前燕”想要“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条路漫长且坎坷。加上盘子太小,艺术行业也从不是创投圈热衷的话题。所以曝光是艺术机构的主要诉求,如此一来,既能少花钱又能被更多人看见,真正“出圈”,何乐而不为呢?

而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在收入不愁的情况下,急于洗掉自己身上的屌丝标签,跟上消费升级,实现形象升级,从“土大款”转型成“都市新贵”。毕竟如果细算的话,艺术品的利润甚至追不上普通家居装饰画。

但不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都决定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对于艺术机构来说,99%的电商用户都并不是传统主流购买群体,看了也白看,流量没法货币化。

对于电商来说,没有其他维度的联动,最初建立信任的一步直接忽略,从运营上采用一贯工业式的做法,只管陈列对于艺术品来说效果寥寥,空有标签而无用,也很难实现对品牌形象全方位的重塑。

当前的电商+艺术似乎有些“貌合神离”的意思,两个和尚没水吃。如果互联网电商们既想做成调性又想做成生意,就得摒弃“短平快”的赚钱方式,从零开始。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