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十月将“国宝再现”
【中华收藏网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顶级文物出现于同一展览的情况不多,去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了“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展览汇集众多绝世名品书画,反响强烈。而今年10月,台北故宫博物院将“再续前缘”,于10月4日至12月25日再度推出“国宝再现——书画菁华特展”(210陈列室),展出26件名家之作,件件俱为美术史中声名赫赫的一时之选,重量级的精品展出至为难得,其中限展品,将分前后期展出,10月4日至11月14日为前期,11月15日至12月25日为后期。
其中前期展览作品包括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卷、《宋仁宗后坐像》轴、宋萧照《山腰楼观》轴、宋夏珪《溪山清远》卷、宋陈居中《文姬归汉图》轴、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卷。后期展览作品包括唐玄宗书《鶺鴒颂》卷、唐徐浩书《朱巨川告身》卷、宋易元吉《猴猫图》卷、宋人《翠竹翎毛》轴、金武元直《赤壁图》卷、《宋宁宗后坐像》轴、宋人《折槛图》、宋钱选《桃枝松鼠》卷。
全程展出的作品有《宋太祖坐像》轴、宋范宽《秋林飞瀑》轴、宋人《冬日婴戏图》轴、宋人《富贵花狸》、宋苏氏一门法书《苏轼书尺牍》、宋四家真迹《宋米芾致希声吾英友尺牍并七言诗》、宋人《松泉磐石》轴、宋高宗赐岳飞手敕、宋马麟《三官出巡图》轴、宋人《却坐图》轴、元鲜于枢书《透光古镜歌》。
本次为大家带来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宋萧照《山腰楼观图》和宋夏珪《溪山清远》卷,以后也将陆续为读者带来其他展品。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24.7×47.3厘米。《平安帖》,行书兼草书,信中提到的“脩载”,是王羲之的堂兄弟。《何如帖》,行书,问候对方并告知近况。《奉橘帖》,行书,赠送友人橘子并附上此信。
这三帖中,《平安帖》运笔提按顿挫的变化较多,钩挑转折间,锋颖秀发,一些牵丝引带的草书笔法,也十分生动灵巧。《何如帖》较端整,“复”字重复三次,各不相同。《奉橘帖》字形大小偃仰,饶富变化,“三”字如横空掠燕,笔画互有照应,“百”字起笔上扬,末画斜下挫锋,笔锋几经转折,并露出贼毫,“未”字出现两次,笔法也不尽相同。
宋萧照《山腰楼观图》,纵179.3、横112.7厘米。萧照,字东生,吭蝠(今山西阳城)人,生卒年不详,曾为绿林。
在这幅《山腰楼观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纵使萧照作为画院待诏,不能那么放任自己的情感宣泄,但作为山林豪杰的气质,总是在潜意识里时刻影响着他。所以,他继承了李唐山水的雄壮结实,把太行山的石头搬进了图画里,用十分犀利的铁线勾勒出山石轮廓,然后以各种充满激情的皴法:小斧劈皴、刮刀皴等层层皴染,遂使左边部分的山石显得十分的沉重。同时,树的画法也是谨严有序,这都体现出画家过硬的组合能力,而绘画结构的结实而有质量才会产生重量感,重量感会使作品的左右山水对比十分强烈。也充分体现了画家对故国山河的眷恋。
夏珪《溪山清远》卷,纵46.5、横889.1厘米。本幅为十张纸接成,除第一段为25厘米外,后九段均大约96厘米。画中景物变化甚多,时而山峰突起,时而河流弯曲。画家运用仰视、平视和俯视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峦和层层叠叠的峭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为不同的视点在各个独立的段落里,产生独特的空间结构。画松树林木笔墨变化非常多,画山石的斧劈皴法从李唐变化而来。画家以干枯的笔墨勾画石壁轮廓,再用夹杂着大量水分的笔墨迅速化开,使画面上产生水墨交融、淋漓畅快的感觉。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万象维新】迎春展拉开帷幕
- 金蛇献瑞·书香迎春 阿克陶县书画展活动火热开展
- 文化中国行丨故宫博物院携手浙江省博物馆 百余件文物演绎“一茶一世界”
- 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预展
- 墨香润兵心 书画映豪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组织“名人名家进军营”书画展活动
- 潮起自贸港——海南画派优秀美术作品全国巡展(海口)开展
- “感恩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达州市第二届残疾人书画艺术作品展开展
- 丹青不渝 明德惟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书画小品展开幕
- “清风润心 廉洁明志”上城区职工书画展今日开幕!
- 中华同根 水墨情深——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天水举办
- 变化中的信心,第十一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即将开幕
- 第二十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禅意丹青”书画展开展
- 弘仁元2024秋季拍卖会拍卖预展
- 修武县教体局关工委举办“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书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