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博物馆计划启动 更多文物将“活”起来
【中华收藏网讯】文物承载历史,是博物馆的收藏主体。如今上海的博物馆功能正在不断拓展,走进去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无声的器物。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目前,上海共有博物馆、纪念馆和陈列馆126家。其中,国有博物馆45家,行业博物馆52家,民办博物馆29家。未来,上海市博物馆的体量将进一步扩大,区域布局将进一步优化。上海将积极推进上海博物馆东馆、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新馆筹建工作,打造上海文化新地标;在沿江(黄浦江)、沿河(苏州河)、沿轴(城市南北轴线)、沿路(杨树浦路)重点建设若干博物馆集聚区。在不久的将来,上海将实现每16万人口1座博物馆,数量的提升,将带来人与博物馆物理空间距离的缩短。博物馆的功能形态也在不断进化,人与博物馆的关系将更加亲密。
《上海市博物馆年报2017》显示,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分别以398万人次、239万人次、210万人次的参观量排前三位。去年红色博物馆参观量激增。全市29座革命类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407万人次,其中,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接待观众83万人次,日最高接待量达7262人次,创历史纪录。
在今天的“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国家文物局将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博物馆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的实施。“AI博物馆”计划同时启动,最新科技成果助推文物数字化建设,让文物以更多样的方式“活”起来。今晚,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将迎来“百川汇海城市之夜——博物馆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晚会。晚会的关键词是“超连接”,二维码这一具有代表性的链接方式贯穿全场,展现博物馆在过去、当下如何链接城市、文明与大众,探索博物馆在未来如何链接世界的文化活动。
近年来,不少本市博物馆相继开通数字博物馆,观众可随时随地浏览博物馆的网上虚拟展厅和高清文物展示。未来,上海将继续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让文物“活”过来。每个馆内重要藏品都可以通过扫码阅读,真正做到把博物馆带回家。
“博物馆对城市而言太重要了。我们一直在说,上海和伦敦、巴黎、纽约最大的差别是在博物馆。孩子们在伦敦的博物馆看到的是一个世界,而在上海看的是一个中国,这决定了孩子的眼界和视野。”上博教育部主任陈曾路说,建设世界一流的博物馆,能否在博物馆教育上弯道超车,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万象维新】迎春展拉开帷幕
- 金蛇献瑞·书香迎春 阿克陶县书画展活动火热开展
- 文化中国行丨故宫博物院携手浙江省博物馆 百余件文物演绎“一茶一世界”
- 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预展
- 墨香润兵心 书画映豪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组织“名人名家进军营”书画展活动
- 潮起自贸港——海南画派优秀美术作品全国巡展(海口)开展
- “感恩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达州市第二届残疾人书画艺术作品展开展
- 丹青不渝 明德惟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书画小品展开幕
- “清风润心 廉洁明志”上城区职工书画展今日开幕!
- 中华同根 水墨情深——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天水举办
- 变化中的信心,第十一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即将开幕
- 第二十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禅意丹青”书画展开展
- 弘仁元2024秋季拍卖会拍卖预展
- 修武县教体局关工委举办“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书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