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百万收藏品诈骗案 网警支招如何防范
【中华收藏网讯】近日,我县警方破获了一起“收藏品”诈骗案,受害人涉及全国多个省份,涉案金额高达上百万元。
今年四月份,县刑侦大队接到一名受害人子女报案,称其母亲深陷收藏品宣传广告不能自拔,花费数万元购买所谓的“名家字画”等藏品,并坚信其具备极大的升值和收藏价值。民警根据报案人提供的线索,在我县网警的大力支持下,经多方排查,最终顺藤摸瓜发现了该诈骗集团位于北京的落脚点,并一举抓获了10多名犯罪嫌疑人。
经审讯,嫌疑人交代了他们的各自分工和主要犯罪手法。先是由团伙内的“业务人员”按照专门的“话术”模板虚构产品作者身份,通过电视广告、网络和购买的公民个人电话等信息,谎称公司搞活动低价销售各类名家字画、玉器、瓷器等收藏品,并肆意夸大其实际价值和升值空间,同时许诺将高价回收各类“收藏品”。在取得被害人的信任之后,他们以收取所谓“托裱费、物流费”、“享受国家补助”等名义,诱使被害人高价购买其“藏品”进行投资。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犯罪手法揭秘
购买“收藏品”的诈骗案件均以“高价回购”、“溢价回购”等为诱饵,吸引受害人投资,继而承诺到期回购并返还高额利息,专门针对喜欢收藏但又不懂得辨别收藏品真伪的中老年人实施诈骗。
老年人年龄越大越易受骗,保健品推销、电话营销、收藏品推销……当今社会上的诈骗案件,有很大比例都是以高龄老年人为目标。为什么老人很容易成为诈骗受害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老年心理研究专家王大华博士认为,老年人心理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在接受信息时,往往缺乏批判精神,通常是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其次,老年人信息处理能力比较弱,特别是突然获取大量新信息的时候。再次,老年人面子观念强,自尊心强,希望在退休后花钱投资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他人的赞许。
网警温馨提醒,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若要收藏物品,最好具备相应的收藏知识,若要购买纪念钞,应走银行等正规渠道,否则很容易上当受骗。
老人防骗五个“不”:
不透露个人信息。不贪小利,不受言语诱惑,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个人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应立即找亲友核实或拨打110。
不轻信他人。不轻信不明电话或手机短信,不轻信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短信,不给不法分子布设圈套的机会。
不贪图便宜。时刻牢记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不要贪图便宜,因小失大。
不单独行动。如果需要购买什么贵重物品,千万先与家中子女商量,不要单独行动。
不被洗脑。提醒所有子女,多花时间关爱老人,多跟老人交流,告知他们时下的新型骗局,谨防受骗。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振奋!艺术品市场大爆发!未来15年是文化艺术品的天下
- 艺术品经纪人来了!以后买卖艺术品需要经纪人,而且跟房地产一样实行艺术资产过户交接!
- 藏家敢买、新人能入,艺术品市场变热闹?多亏“十三五”规划这颗“定心丸”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国家力挺!艺术品市场要变天,从抵押到交易全利好,错过等十年
- 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交锋:谁在逆势狂飙,谁在被时代抛弃?
- 艺术在资本市场中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