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奇石爱好者收藏黄河奇石600余方
【中华收藏网讯】连日来,兰州人张积平在白塔山公园东侧临街铺面开了一家名为“黄河石科普知识馆”,场馆内陈列着西游记系列、丝绸之路系列、红军长征系列的黄河卵石,造型千姿百态,市民和外来游客可免费参观,了解和分享黄河奇石文化的神奇魅力。然而,馆内有一方特别的黄河石最引人瞩目,它就是被称之为“世界奇石”的“仏(佛)”石,据考证,其佛字的写法从东汉末就已经有了,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为主,我在黄河石科普知识馆内展出的黄河奇石大约200方左右,而我自己收藏的黄河奇石有600多方,‘仏(佛)’也是馆内的镇馆之宝。”张积平说。
7月11日,当走进“黄河石科普知识馆”,一眼便看见“仏(佛)”的黄河奇石被特意放置在玻璃展柜内“看”起来,馆内各处也都整齐地放置了形态各异的黄河奇石。像西游记系列中的“孙悟空”形象极为逼真;丝绸之路系列中的“九曲黄河”、“黄河母亲”等,都形象逼真;特别是“仏(佛)”字,黄字由红色线条勾边,因其神似的程度让参观者惊叹不已。“母亲河哺育我们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神秘的故事。每一方黄河奇石都有一个故事,这就是我多年来收藏黄河奇石的乐趣所在。”张积平说。
对于收藏黄河奇石多年的张积平来说,最让他爱不释手的就是“仏(佛)”奇石了,这方石头大小为42×40×26(cm),章草大字典里“仏”即是“佛”,两字通用。古人在敦煌的经文中把“佛”字写成“仏”,书法家唐高宗李治也把“佛”写成“仏”。日本佛教界也经常用此“仏”字。“仏”字是一个在文化精神领域里影响很大的文字。单独成意,内涵丰富,气势宏大,香飘万里。在茫茫的荒原上,仏音点燃太阳,用大德书写希望,用信仰吹响法号,用慈悲播撒吉祥。在岁月的长河中,虔诚摇响时光的大撸,澎湃圣洁,劈波斩浪。法号悠扬,圣歌嘹亮,追赶仏光的人们为仏光咏唱,顶着“仏”字的人们永远向着太阳。大荒闪亮,仏光浩荡,“仏”字高悬,灵魂在上。此石具有较高的欣赏意义和收藏价值。
“伏羲女娲”、“丝绸之路”、“三台阁”、“月牙泉”……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从一方黄河奇石中诉说出来,令人遐想连篇。
张积平每每端详奇石,都会沉浸在这些故事里。“这些鬼斧神工的艺术是经黄河水、风沙等长时间不断雕饰而成的,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张积平说,他收藏黄河奇石已经20年了,在2002年开馆销售过黄河奇石,期间听很多游客和兰州市民对黄河奇石的评价很高,2004年关闭了奇石馆,从此开始潜心整理有文化的黄河奇石,并四处收藏黄河奇石,到目前为止,他说收藏的600多方黄河奇石里,基本上是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奇石,其中不乏有很多在全国范围内独有的文化奇石。
“这些石头还融入了我和家人的一些新故事,留着将来给孙子们讲讲。”张积平一边细心擦拭,一边笑说。
兰州黄河奇石协会的相关人士说,黄河奇石既可以雕刻成挂饰,也可以成为工艺品,它包含着独特感情,颜色花纹多样,具有较高的欣赏意义和收藏价值,成本费用相对较低而受普通老百姓的青睐。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又一座千亿级别的艺术品交易交流中心将拔地而起:艺术品或迎来收藏高峰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从“无价”到“有价”!艺术品评估担保体系如何解锁千亿文化资产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