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一农民投百万元建起民俗博物馆
【中华收藏网讯】一座宽敞明亮的民俗博物馆,拥有上万种跨时代藏品,在这些琳琅满目的藏品背后记录着一位普通农户艰辛的收藏历程。7月13日,三秦都市报记者来到凤翔县陈村镇尹家务村,这座博物馆就坐落在村道旁。据馆主张建华介绍,展馆占地约800平方米,上下两层,前身是一个服务周边村民的超市。谈起他的“宝贝疙瘩”,张建华总有讲不完的故事……
据张建华粗略统计,民俗博物馆展厅里藏品和仓库里存放的“宝贝”,加起来有18辆半挂式货车那么多,有上万种几千万个,主要收自宝鸡地区的三区九县。
就在记者参观时,展厅的一件藏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它的外壁刻有精美的菊花图案,还有“囍”字样,内壁有“福禄寿喜”字样。张建华说,这是一个鱼缸,是他得意的藏品之一,鱼缸是清代的物件,为深棕色,高和直径均约40厘米,鱼缸可以常年不换水而鱼不死,这个鱼缸花了他4万多元,挺值的。
记者看到,这些藏品主要涉及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三大类。有干农活所用的犁等农具,有样式老旧的瓷器,有反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婚俗的嫁床……可谓数不胜数。张建华说,为了这些藏品,他搭上自己的超市,花费60多万元的积蓄,又欠下40多万元的外债。
张建华说,2015年之前他是一个小包工头,在外承揽工程,家里还开着一个超市,收入相当不错。2015年年底,他迷上了收藏,开始四处“淘宝”。刚开始是小打小闹,家人倒也没有多少怨言,后来,他工作也不干了,超市也停了,用前几年积攒下来的存款收购各种藏品。父母对他的痴迷实在理解不了,认为是不务正业。起先还好言相劝,后来就是不断的阻拦和责骂,如今已经到了不说话的尴尬境地。
凤翔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范宝军表示,张建华顶着外界巨大压力,为当地建起藏品众多的民俗博物馆,确实令人感动,他让当地人多了一个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平台和机会,是积极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的践行者,值得尊敬。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国 家文 物 局九部门推动民间藏品征集,民藏文物终于被肯定了?!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出手打破艺术品市场发展围墙,政策催动文化产业升级
- 富豪大举布局艺术品市场:艺术品经济在国内势不可挡!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