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挖出泥罐藏有银元,村民主动上交
【中华收藏网讯】6日,本报刊发《挖出银元村民主动上交》,报道宝应广洋湖镇东溪村在进行环境整治时,意外挖出一泥罐,罐内有几十枚银元。当地村民主动上交。记者昨从宝应博物馆获悉,出土的这些钱币已成了该馆的新藏品,丰富了馆藏。这些晚清到民国时期的钱币,对研究本地区当时经济状况和货币流通情况具有参考价值。
宝应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7月5日,听闻广洋湖镇东溪村清理河道意外出土一罐钱币后,他们和宝应县文化执法大队工作人员一起赶赴现场。经专家确认,这次出土的是一只民国陶罐,内有银元55枚,初步推断是晚清到民国时期的,其中,墨西哥鹰元6枚、江南省造光绪元宝5枚、北洋造光绪元宝2枚、广东省造宣统元宝一枚、宣统三年大清银币1枚、孙中山开国纪念币22枚、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18枚。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宝应地区首次发现数量如此多的银元,丰富了宝应博物馆的馆藏。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种银元?文物专家推测,由于晚清、民国期间时局动荡、军阀混战,市面发行的各类货币种类繁多。老百姓为保障自身财产,选择了部分价值较为稳定的货币作为常用货币,这次在宝应广洋湖镇东溪村出土的银元就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同时,文物专家表示,因为这次出土银元所在地周边,有少量晚清民国居民生产生活的遗迹,初步推断出土陶罐及钱币为躲避兵灾或自然灾害埋藏于此。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又一座千亿级别的艺术品交易交流中心将拔地而起:艺术品或迎来收藏高峰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从“无价”到“有价”!艺术品评估担保体系如何解锁千亿文化资产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