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招呼都不用打一个,就可以把千年古城墙拆除
【中华收藏网讯】近日,有宣城市民发现,位于宣城市区北城区一处古城墙水门遗址被拆除。该水门遗址是古城墙排水出口。宣城市北门改造办回应称,水门遗址正好位于规划批准建设的法制路下,为建设排水管道及箱涵,不得不先行拆除。不过,施工单位事先并未与文物部门联系。(7月4日《新安晚报》)
其实,“宣城市北门改造办”并非不知道古城墙的价值,“为了保存这些古物,北门改造办已与文物管理部门协商,先将拆除下来的旧构件编号后集中保存,下一步将与文物管理部门、规划部门共同商定具体保护、重建方案。”既然拆了后还要重建,就表明“宣城市北门改造办”明知古城墙的文物价值,却先下手为强,让古城墙先为修路腾出位置再说。
但文物的精髓在于原汁原味,文物的珍贵在于不可复制的原真性,一旦拆毁,因“原真性”而体现的原有韵味,不是消失殆尽,也所剩无几,而历史因缘、文化脉络也因为易地重建而被切断,重建的古城墙只是赝品而已,至少不能再称为遗址,又还有多少文物的价值。
千年古城墙说拆就拆,凸显出文物保护在强势推进的城市建设面前,依然处于弱势的位置。而从中折射出的,是文物保护意识的普遍淡薄。比如,于相关部门,一条道路的规划,可以无视城市里最古老的建筑。而拆除千年古城墙,居然连向文物部门打个招呼都可以不必。
实际上,于文物保护部门自己,都缺乏文物保护的意识。比如,千年古城墙,即使暂时不能申报文物保护单位,也应该作为历史建筑先行保护,但作为职能部门,显然没有采取任何的保护措施。又比如,对于法制路与古城墙的冲突,规划之时文物部门就应介入,却直到被拆之后,一直无所作为。
连招呼都不用打一个,就可以把千年古城墙拆除,而且毫无风险,文物如此的“不值钱”,值得反思。除了强化文物保护意识,健全完善历史建筑的保护机制,严格责任追究,更是当务之急。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又一座千亿级别的艺术品交易交流中心将拔地而起:艺术品或迎来收藏高峰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从“无价”到“有价”!艺术品评估担保体系如何解锁千亿文化资产密码?
- 艺术品市场 | 中国艺术品30年的崛起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