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需要继续“开脑洞”
【中华收藏网讯】据《人民日报》报道,山西省日前出台方案,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提出在不改变文物所有权的前提下,在一定年限内给予认领认养者使用权、经营权。
这种文物“认养”的新鲜做法,在国外其实很常见。历史文物经历过时代的风霜,多数已经“风烛残年”——单纯依靠政府来保护不现实也难以为继;引进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不失为一个新尝试。
从山西等地的实践来看,把文物当做孩子,由社会力量领养,可以有效化解政府保护资金和人员不足的“硬伤”,提高社会参与的热情。当然了,认养文物绝不是“放羊”、政府当“甩手掌柜”。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设置好边界、底线,时时监督、处处把关,避免过度开发等副作用。
文物领养值得尝试,而从今后发展来看,帮文物“延年益寿”还要继续“开脑洞”。对很多文物来说,最好的保护就是使用,比如北京西城区将万松老人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给第三方无偿使用,打造成公共阅读空间,就是文保单位活化利用的有益探索。
至于整合社会资源,花样就更多了。在意大利,企业、个人赞助文物修复工程,可以获得“回报”,比如修复现场的挡板上会印上企业标识;新闻发布会上,赞助者也可以声名远播;此外,意大利还有“艺术津贴”,规定捐助文物修复的企业可享受退税待遇……凡此种种,今后可以多多探索。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又一座千亿级别的艺术品交易交流中心将拔地而起:艺术品或迎来收藏高峰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从“无价”到“有价”!艺术品评估担保体系如何解锁千亿文化资产密码?
- 艺术品市场 | 中国艺术品30年的崛起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