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当我们谈论波普艺术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发布日期:2017-06-16    来源:artnet新闻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390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华收藏网讯】“一旦你“懂“波普,你所看见的标志就再不同以前了。而一旦你用波普的方式思考,你所看见的美国也再回不去了。——安迪·沃霍尔”

 Lichtenstein-Girl-in-mirror-300x300.jpg

Lichtenstein-Girl-in-mirror-300x300

 罗伯特·印第安纳 爱之墙.jpg

罗伯特·印第安纳 爱之墙

谈及波普艺术,不得不提安迪·沃霍尔这位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美国波普艺术的精神领袖。

他就像是一个疯子,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汤罐头、可乐瓶、钞票、名人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然后用几乎千篇一律的绘画图式,将色彩复制出了艺术。

他的出现彻底消解了艺术的高低之分,转变了人们看待明星及消费文化的态度,甚至开辟了电影制作的全新方式,生前身后影响了无以计数的艺术家。

《纽约时报》艺评人Roberta Smith2012年的一篇展评中曾这样写道:“他最终填平了横贯在他所创作的多种艺术形式与现实之间的那道鸿沟,让这个民族内所有暗淡的灵魂都能闪烁着廉价的、物质的、光芒四射的,或是暴力,甚或是色情的光辉。“

安迪?沃霍尔的“花“系列可谓波普艺术的经典之作,鲜艳的四朵木槿花似要从画布中一跃而出,与覆盖着杂草的背景形成强烈对比。

“花“系列欢乐而刺激,是沃霍尔笔下色彩最缤纷、最惹人联想的画作。在布满了骷髅和车祸现场的“死亡及灾难”系列作品引发无数争议之后,“花“则带来了清新的气息,一改前作风格,变得欢欣愉悦。

2014年,全套十件“花“作品在佳士得纽约的拍场上售出了114.5万美元的破纪录价格

著名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策展人及波普艺术先驱Henry Geldzahler当时到访沃荷工作室,他回忆道:“我在工作室四处张望,四下全都是玛丽莲或死亡和灾难的作品,然后我说:‘安迪,死亡题材已经够了。‘他说:‘什么意思?’我说:‘这个如何?‘我打开杂志展示四朵花。“

artnet线上拍卖正在上拍的这件《花》,是安迪·沃霍尔这个系列的10个版本中最让藏家趋之若鹜的一个版本。此作让人视焦点集中在构图下半部的两朵鲜亮的木槿花上,加上构图经裁剪,花朵看似与前景和背景一同被压缩成平面。沃霍尔特别喜欢正方形的构图,因为这样画作的方向便可以被他随意翻转。“花“中传统的透视画法一旦被舍弃,不同方向摆放的作品亦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花“系列始于1964年夏天,当时沃霍尔正在为同年11月的首个个展作准备。这个在传奇画廊Leo Castelli举办的个展反应热烈,所有作品于数天内迅速售罄,成为了沃霍尔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而“花”亦成为沃霍尔笔下最获推崇的作品,这个原本仅存在于片刻之间的图像,在他的点拨之下成为了艺术史上一个隽永的标志。

“波普艺术着眼于这个世界。它看起来不是在描绘一件东西,它就是这件东西本身。——罗伊·利希滕斯坦“

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你可能记不住他的名字,但是他的作品一定会让你过目不忘。

如果说安迪·沃霍尔最终被他所揭示的消费社会图像生产方式所熔解,罗伊·利希滕斯坦则更像一个寄身于波普艺术中的古典主义隐士。他始终专注于绘画本身;他感兴趣的是由艺术家所开创的笔触、原型和观念,在绘画艺术中如何反抗那些束缚着它们的“刻板模式“。

对于罗伊·利希滕斯坦而言,漫画中那种对视觉经验进行有效控制的组织(Organization)和合成(Composition)方式,与古典艺术中对人类和自然的超人化、完美化的重复塑造有着近似的抽象手法。

利希滕斯坦一生中痴迷于一个创作符号——镜子。

利希滕斯坦对20世纪广告业创造出的浮华景象别有兴趣。一次在与著名策展人Lawrence Alloway的访谈中,谈及商业空间和消费品时,他说,对镜子的描绘“只有当别人告诉你镜子看起来是一面镜子的时候,它才是如此。“

 Roy-Lichtenstein-Mirror-from-Harvey-Gantt-PortfolioRoy-Lichtenstein-Mirror-from-Harvey-Gantt-Portfolio.jpg

Roy-Lichtenstein-Mirror-from-Harvey-Gantt-PortfolioRoy-Lichtenstein-Mirror-from-Harvey-Gantt-Portfolio

罗伊·利希滕斯坦 镜子,作于1990,丝网版画于MuseumBoard,限量250版,25.4x 19.05 cm

艺术家铅笔签名、日期及版本号

估价:30005000美元

拍卖截至:620日凌晨1209

这件以镜子为题材的作品,镜子的倒映中空无一物,是利希滕斯坦于1990年与多位艺术家共同为Harvey Gantt竞选参议员而创作的一套作品中的一件。Harvey Gantt是来自北卡州的一名活跃的民主党人士,参政之前,他以荣誉毕业生之名毕业于Clemson University建筑专业,并是该大学第一位非裔美国毕业生,之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硕士学位。Harvey Gantt的平权主张获得了大量左翼艺术家的支持,罗伊·利希滕斯坦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参与这套合集创作的还有20世纪美国艺术史中最响亮的名字——John BaldessariRichard DiebenkornJasper JohnsRobert MotherwellClaes OldenburgRobert RauschenbergEd RuschaRichard Serra

作为虚荣的象征,利希滕斯坦描绘的“镜子“是世俗世界的映射。那么,当镜子中没有任何映照之物的时候,它还是一面镜子吗?

大写的爱

作为20世纪最受爱戴的美国艺术家之一,罗伯特·印第安纳(Robert Indiana)的艺术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续写了美国波普艺术的传奇。

他的代表系列作品LOVE“,用四个简单明了的英文字母拼写出这个最直白又最有力量的词:爱。

如今,印第安纳的LOVE主题创作几经创新,已经幻化成不同的色调和创作语言,在西班牙,它就是AMOR,在以色列,便成了希伯来文的???????LOVE雕塑在亚洲就遍布棱上海、东京、台北、新加坡、首尔,在美国更是覆盖了18个不同地区,成为各大城市的地标式公共艺术。

纽约公园大道上的《爱之墙》雕塑.jpg 

纽约公园大道上的《爱之墙》雕塑

罗伯特·印第安纳,爱之墙,作于2008,丝网版画于布纹纸上,限量5版,画面尺寸:96.52x 96.52 cm,作品尺寸:114.3x 111.76 cm

艺术家铅笔签名、日期及版本号

估价:1200015000美元

拍卖截至:620日凌晨1200

本次上拍的《爱之墙》,是在20072008年间矗立在纽约公园大道的大型雕塑《爱之墙》的纸上版本,配色则是最经典的红色与蓝色。

这一系列作品最初是在1964年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圣诞贺卡而设计。很快,在当时全球反战背景下,这个旗帜鲜明的大写的爱迅速成为了的和平运动的象征。

这件历史性雕塑的限量版画现存只有5个版本,其中之一正在artnet线上拍卖火热上拍。

欢叫的小狗,飞行的小人儿,这些像是从儿童绘本上走下来的明快的卡通角色,竟是出自于一位32岁死于艾滋病的艺术家之手。

虽然就读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但城市才是凯斯·哈林(Keith Haring)创作的起点。地铁里张贴海报的墙面,便是凯斯哈林随手可得的画纸,他以最容易取得的粉笔,在人来人往的地铁站里恣意作画,以简单明确的粗线条,勾勒出自由奔放的人形,中空的轮廓外观,包裹着强烈的情绪——快乐、希望、忧伤、恐惧。

1989年《滚石》杂志的采访中,哈林发问:“你如何才能在参与世界的同时不舍弃自己的品格?“他给出的答案,是将自己的作品张贴在纽约地铁站的海报栏上,将大型壁画绘制在学校操场、儿童医院的墙上,真正地将艺术还给大众。

在哈林短暂的一生中,他创作了超过50幅墙面涂鸦,包括了著名的反毒品主题,以及位于时代广场的电子广告牌光涂鸦“发光的孩子“。

1987年被诊断为艾滋病携带者后,哈林没有灰心气馁,相反,对生命的紧迫感激发他更积极地投入创作和社会活动中,并创立了凯斯·哈林基金会,至今仍在用艺术为罹患艾滋病或HIV带病的孩子提供救助资金。

凯斯·哈林

X-Man

作于1990

丝网版画凹凸印于Arches Cover纸上

限量250

53.34 x 63.5 cm

背面钦艺术家遗产鉴证印章;由鉴定人Julia Gruen签字并编号

估价:900011000 USD

拍卖截至:620日凌晨110

这件飞翔的卡通人来自于哈林的Icon系列作品,创作于艺术家生命的最后一年1990年。带翅膀的小人以其胸前的X符号被亲切地称为X-Man,是艺术家的典型的将街头艺术与他特有的卡通形象结合的一个创新。正是这一系列覆盖了纽约贫民区的地铁和其他公共建筑的作品,为凯斯·哈林带来了极高赞誉和国际认可。

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他的艺术,凯斯·哈林开设了波普商店Pop Shop。他曾经说,“波普商店背后的理念是:我要将地铁绘画里的对话延续下去,我要吸引同样广泛的人群,我要让它成为一个这样的地方,没错,不只是收藏家能来,Bronx [注:当时的纽约贫民区] 的孩子也能来光顾。最重要的是,我们不想让制作出来的东西使艺术变得廉价。换言之,这也是一种艺术宣言。“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artnet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