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艺术品微信拍卖,馅饼多还是陷阱多
【中华收藏网讯】目前,艺术品的微信拍卖已深入我们的生活,看看身边的朋友就能知道,微拍有多火。相较于普通的拍卖,微拍有着极为方便的特点,无需占用人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故而,得到了大家的追捧,据统计,目前艺术品微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公众号拍卖、群拍卖以及朋友圈拍卖。然而,微拍有捡漏的,其实,也有不少“打眼吃药”的,艺术品微拍,可谓任重道远。
真假难辨 拍托难防
齐先生供职于省会某广告公司,对文玩手串类比较感兴趣,偶然间,他在群里发现一条拍卖链接,一条直径1.8厘米的和田碧玉手串以无底价起拍,在链接中,齐先生看到手串呈色十分诱人,绿意盈盈,漂亮极了,于是,经过几轮竞拍,他以很低的价位成功竞得自己心仪的拍品。拍品寄到后,齐先生十分喜欢,戴在腕上,上班出差,一刻不离身。半个多月后,他遇到一位懂玉的朋友,遂取下手串让朋友掌掌眼。朋友仔细验看了这串号称和田碧玉的手串,告诉齐先生,假的,玻璃制的。一开始,齐先生还不服气,后来,朋友指给他看,手串中有一个不太明显的气泡,这是玻璃制品的典型特点。
齐先生联系微拍商家,要求退货,却被商家以各种理由推诿,令他烦恼不已。
无独有偶,喜欢配饰的高女士也向记者反映,自己买到了假货——微拍来的一件琥珀挂件,经专家鉴定,竟然是琥珀粉和树脂合成的。
在微信群拍卖中,假货、托价的情况亦十分严重,今年三月份,石家庄藏友王先生就遇到了类似情况,经朋友介绍,他新加入了一个邮币卡拍卖群,在浏览预展的拍品时,王先生看中了一枚西汉时期的古币,品相、包浆俱佳,起拍价不高,仅100元,于是信心十足的他准备拿下,孰料,拍卖开始后,一直有人竞价,最终成交价远远超过其市场流通价格,王先生无奈放弃。后来,他才从朋友处得知,这个群里一直有托儿在追高竞价,尤其一些精品,根本不可能以捡漏价拍到。
目前,一些规范的拍卖群为了避开托价嫌疑,已经推出成交后按比例向群中发放红包的做法,值得借鉴。
微拍捡漏 先练出慧眼
对于藏友们在艺术品微拍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河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杨文志先生说了几点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微拍对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影响可谓巨大而深远,也是一种趋势。微拍的迅速发展,实现藏品的快速交易,促进了藏品的流转速度。但是,由于微拍出现的时日不算长,所以目前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以上所述的藏友们的经历,就是微拍发展中的阵痛。艺术品微拍,可谓馅饼与陷阱共存。
杨文志说,有以下几个问题制约了微拍的发展:首先,对藏品的真伪难以辨别。自古以来,古玩行都是以目鉴为主,其他鉴定方法为辅,不能见到拍品的真实情况,仅凭几幅图片,很难辨别出藏品的真伪。其次,由于拍品征集困难,微拍中多普品、大路货,很难见到精品,即便偶尔出现一两件精品,也很难拍得上价,所以很难吸引到高档藏家参与。
由于艺术品微拍市场充斥着为数众多的仿品、赝品,所以,杨文志强调,要系统学习相关收藏知识,确定自己的收藏方向,多看少买,勤练内功,多读一些鉴定的专业书籍,先练就一双慧眼识真的本事,再到微拍的大江大海中去冲浪。杨文志提醒藏友们,一旦拍到假货或遇到什么问题,一定要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向拍方讨回公道。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