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禁地越来越少 开放面积达四分之三
【中华收藏网】西媒称,住过跨越5个世纪的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北京紫禁城向公众开放的区域越来越大。近年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逐渐向参观者开放新的区域,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的紫禁城中,游客可以涉足的地方已占四分之三。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2月26日报道,新开放的自由游览区域主要位于紫禁城的西侧,包括重新修缮过的花园和住宅,以及一些新的展区和两条浏览通道,使得每天前来参观的数万游客能够游览到故宫中轴线以外最安静的区域。目前,故宫收藏有180万件历代皇帝留下的文物,此外还有很多文物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报道称,开放更多游览区域的目的是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有着9371间房的故宫(故宫有9999间房的说法为误传),并在未来几年使故宫的开放面积逐步增加到85%。即将向公众开放的区域包括皇帝的起居和太子们学习的场所,此外还有乾隆皇帝为自己修建的在其逊位后居住的地方。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近十年来在故宫内建造的占地1.48万平方米用作办公室或仓库的现代临时建筑和违章建筑都将在2017年全部拆除。
报道称,与此同时,故宫还在加紧“紧急修缮”工程。一段拥有600多年历史,长3500米的故宫城墙已经严重受损,面临倒塌风险。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早在1988年这段位于故宫北侧的城墙在暴雨过后发生了倒塌,直到21世纪初才重建修好。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故宫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故宫修缮工程一直是近年来争议的焦点。2014年单霁翔曾经“叫停”这一工程,因为一些工人干活“粗制滥造”。单霁翔表示,一些修缮项目交给了一些公司负责,但这些企业雇用的工人普遍“素质不高”,在工程中使用“廉价材料”,使得故宫建筑群面临风险。“如果继续下去,故宫建筑就将在维修中被损毁,这是我们担不起的历史责任,”单霁翔说。
报道称,从那以后,一些负责修缮工程的企业和工人都会经过“严格筛选”。保护故宫建筑群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每天络绎不绝的参观游客。2015年故宫出台规定,每天限流8万人进入故宫参观。预计故宫“百年大修规划”将在2020年也就是明成祖朱棣肇建北京故宫600周年时完成。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从“无价”到“有价”!艺术品评估担保体系如何解锁千亿文化资产密码?
- 艺术品市场 | 中国艺术品30年的崛起传奇!
- 古玩艺术品市场在调整,避免被市场淘汰要解决两个问题
- 市场新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