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邮票上的考古与文物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伴随着制陶工艺的发展,出现了以彩色纹样和主体造型相结合的彩陶,中国史前彩陶图案之精美、花纹之绚丽也成为世界文化宝 库中瑰宝。1990年4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编号为T149的彩陶邮票一套,共4枚,选取黄河中、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典型彩陶 作为票面主体,配以上部白色、下部泛青灰色背景,以简洁的手法,鲜明地将棕红色彩陶衬托于邮票之上。
人面鱼纹彩陶盆
彩陶盆中人面鱼纹展开示意图
第一枚“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人面鱼纹彩陶盆”。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P.4691),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高16.5、口径39.5厘米。细泥质红陶,内 外均磨光,宽沿、圆唇、浅腹、平底。除了在盆的沿面上饰有黑彩与纹饰外,盆内画上下、左右相对称的人面和鱼形图像。人面纹双眼紧闭、耳旁有小鱼,头部上方 绘三角形。从出土情况来看,半坡型遗址中,这种人面、鱼等图像的彩陶盆大多覆盖于婴儿瓮棺上,未见于成人瓮棺和墓葬。由此推断,这种陶盆可能是专门埋葬儿 童的一种葬具,不少学者认为这类图画风格与“图腾崇拜”有关。
第二枚为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出土的曲腹彩陶盆(H46:129)。泥制红陶,敛口、宽沿外卷、曲腹圆鼓,小平底,腹上部绘有双瓣式花瓣纹、回旋勾连纹等组 成的几何图案。以弧线三角、圆点和弧线等基本元素为特征的庙底沟类型彩陶对周边及远方领境地区的彩陶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学者认为“庙底沟类型是最强势的。 它把具有强烈仰韶文化色彩的文化因素,带到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等地区。促进了当地史前文化的发展甚至转型。”
第三枚“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漩涡纹双耳彩陶罐”。甘肃永靖县三坪村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彩陶罐高50、口径18.4厘米。口沿有4只提耳,短颈, 腹部逐渐下收,腹部两侧有对称环耳,平底,泥制红陶。从口沿到腹部用黑彩弦纹绘出上、中、下三层纹饰。上层为花卉纹,中层为旋涡纹,下层为水波纹。该陶罐 器型较大,纹饰多样且绘画技术娴熟,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其精美的纹饰成为马家窑文化的代表作,被誉为“彩陶王”。
第四枚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神人纹彩陶壶,现存于青海乐都柳湾彩陶博物馆。神人纹多绘于壶腹两面中央,两侧绘圆圈纹。神人纹上肢两节、下肢三节,四 肢弯曲地向左右张开,顶端分别画有代表手指和脚趾的尖齿,同时,这件彩陶壶在空隙处还填上了类似麦粒的菱形图案。这种极度简化,以线条表达人物形象的变体 神人纹成为马厂类型彩陶的主要纹样之一。
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半坡》180、217页,文物出版社,196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庙底沟与三里桥》19页、图版贰陸,科学出版社,1959年。
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分类全集 中国陶瓷全集 新石器时代》205、269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