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首个社区调研议事平台聚焦文物保护
早八点开始,朝内大街北侧一处古色古香的院门中,电动三轮、自行车、机动车进进出出,车流、人流多了起来。很多人不知道,这里是有着280多年历史的孚王府。
孚王府,最初名为怡亲王府,住过怡亲王胤祥、弘晓和孚郡王奕譓。如今,这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住着397户居民900多人,出租户占了一半。
昨天上午,市政协建立的首个社区调研议事平台落户朝阳门街道,这一平台创新性地纳入社区基层代表和区政协委员。其首次履职来到了孚王府。
“触目惊心!”首次踏入这里的韩凯委员感慨道。
大殿琉璃瓦破损掉落,屋顶杂草丛生,木质结构多有腐蚀,梁柱上壁画变黑剥落。最严重的是密密麻麻的私搭乱建,院内高矮不一的简易住房鳞次栉比,拥挤不堪;废纸箱、木板等杂物随意堆放,头顶电线纵横,缺少消防通道,不少灭火器都已过期。被6年前一场火灾熏黑的檐角更是让委员们直呼后怕。
问题这么严重,为何不解决?据介绍,该院落产权属于四家央企单位。因为院落产权权属复杂,四家单位没有达成有效协议,院子常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社区、街道又因管理权限,无法进行整治。
院落一方面作为办公场所,另一方面被几家单位分配给职工居住,经过几十年发展,职工及亲属越来越多,腾退难度越来越大。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06年,相关单位曾计划投入7亿元对孚王府进行腾退保护,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行。
市政协委员、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发现,孚王府比前几年自己调研时问题更加严重,不仅住户增加,而且还多了18家网吧、餐馆等经营场所。他认为,要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和老城重组给王府保护带来的机遇。当务之急要保护孚王府的文物安全,尤其是防火。坚决拆除私搭乱建,确保不再增加住户、不再增加经营单位。
韩凯委员则从管理、执法上提出建议。他说,孚王府的保护难题由来已久,应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联席会议机制,就文物保护划清责任,同时还要综合研究创新文物腾退模式,改变单一的货币拆迁形式。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