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清史稿》里记载有误?

发布日期:2016-09-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174   版权与免责声明

“《清史稿》对于‘古稒阳道’的记载,不但位置有误,而且其名称属于‘新发明’,缺乏历史依据。”10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文平,通过新近发现的汉代石门障等多处古边塞遗址证实了这一事实。

史料记载,‘古稒阳道’又称稒阳塞,东汉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征伐北匈奴时,其中度辽将军邓鸿与左贤王安国万骑就是从“稒阳塞”出兵的。后窦宪破北匈奴,使汉匈战争得以结束;北魏登国六年,活动于今鄂尔多斯地区的铁弗匈奴部落的首领刘卫辰,派遣儿子直力鞮率兵攻打北魏“稒阳塞”,后道武帝拓跋珪奇袭铁弗匈奴……河套以南胡族诸部皆降,拓跋珪于“稒阳塞”北树碑记功。

《清史稿》.jpg

石门障,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西汉五原郡下辖16县,其中稒阳县同时为五原郡东都都尉治所。《汉书·地理志》“五原郡”条“稒阳”下注曰:“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亦提到了石门障,认为石门障位于石门山中。石门水穿山而过,在西汉临沃县、稒阳县之间注入黄河。

对于石门障地理位置的注解,见于《清史稿。地理志》。在“山西”条“五原直隶厅”下书曰:“有鄂博口,古稒阳道。”鄂博口为今包头市市区北面、沟通阴山南北的昆都仑沟沟口,古稒阳道指石门障及其西北五城组成的一条古驿道。

今人对石门障的研究,一般将《清史稿》的记载作为信史,首先将石门障定位于昆都仑沟一带,然后将出昆都仑沟之北的一些汉代城障遗址推测为出石门障五城。

但事实并非如此。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资源调查项目组通过多年实地踏查,在同样位于包头的五当沟中,发现了与《清史稿》记载相反的答案。

调查组在确定了西汉五原郡临沃县、稒阳县二县城的旧址之后,将石门水流向黄河所经山口的问题加以破解指出:今天在包头市东河区古城湾古城(临沃县县治)与土默特右旗大城西古城(稒阳县县治)之间,有五当沟流水注入黄河,因此,五当沟才是《水经注》记载的石门水。

调查组在对石门附近以及五当沟的详细调查中,发现了建于汉代的烽燧城障遗址群--“石门塞”,包括有:烽燧5座、障城3座、当路塞长城墙体2段、遗址1处。调查组认为,这些古迹与石门开凿、石门塞均有关系。其中,位于古城塔村之中的已消失古城,应是汉代的石门塞的中心所在--石门障。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王大方认为,此次发现是中国汉代西北地理考古的新成果,为解决长期被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历史学界所关注的阴山石门障问题,提供了证据。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