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埃及木乃伊遇到西汉金缕玉衣





早报记者 陈诗悦
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埃及女吟唱者,被18层亚麻布层层包裹,象征古埃及人对往生之人的敬重;出土于西汉江都王刘非墓中的金缕玉衣,则以另一种形制,传递出2000年前的中国人对向死而生的愿望。
两种对于死者不同的保存方式,彰显了古埃及和古代中国两种文明对于死后世界的不同态度。这两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静静躺在南京博物院的特展馆展区中央,构成了该馆刚刚开展的“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汉代文明的故事”最初的亮点。
此次展览共展出文物250件(套),其中中国汉代文物140件(套)。除南京博物院的珍贵馆藏外,还得到了徐州博物馆和扬州博物馆的支持。而古埃及部分文物则全部来自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这座北美第五大博物馆拥有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的古埃及文物。
事 实上古埃及文明所处的时间跨度非常长,但基本上要早于中国的西汉时期,为何将这两个处于不同时间段的文明并列放置进行比较,是很多人看到展览的第一个问 题。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解释说,“虽然两大文明的展示风格、呈现形态不同,但其体现的思想是一致的,就是对于死后生活的追求”。
展览入 口大厅处,分别陈列着古埃及第三中间期第21王朝中期的一副木乃伊人形盖板和西汉玉棺,以此向两侧展开分别讲述两个文明的故事。南京博物院陈列艺术研究所 所长、也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陈同乐介绍说,展览采取古埃及和西汉帝国一一对应的方式进行陈列,从数量,到规格、到空间布局和文化内涵,基本都是对称放置 的。观者可以看到木乃伊与金缕玉衣、古罗马的宝石项链与西汉组玉佩、埃及人像和西汉陶俑,壁画中木乃伊主人的苏醒复活图和帛画中的升仙图,还有两国的生活 器物……所有种种,在汉帝国与古埃及之间,有着无尽的相似与差异。
两大古文明在对待死亡、追求身体不朽方面都投入了巨大人力与财力。从目前研究结果看,延续在现实世界丰富的物质生活与追求上层的权力是两个“王”追求不朽的原始根本因素,权力主要从行政统治与军事两个主题进行表达。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展览丨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临摹展开幕
-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览在意大利罗马开幕
- 【万象维新】迎春展拉开帷幕
- 金蛇献瑞·书香迎春 阿克陶县书画展活动火热开展
- 文化中国行丨故宫博物院携手浙江省博物馆 百余件文物演绎“一茶一世界”
- 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预展
- 墨香润兵心 书画映豪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组织“名人名家进军营”书画展活动
- 潮起自贸港——海南画派优秀美术作品全国巡展(海口)开展
- “感恩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达州市第二届残疾人书画艺术作品展开展
- 丹青不渝 明德惟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书画小品展开幕
- “清风润心 廉洁明志”上城区职工书画展今日开幕!
- 中华同根 水墨情深——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天水举办
- 变化中的信心,第十一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即将开幕
- 第二十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禅意丹青”书画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