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展出唐代考古发现:修复唐代瓷腰鼓亮相


《千年寻踪――青龙镇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展》今天起在青浦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展出至年底。一件件造型各异、纹饰优美的青龙镇文物自出土后首次与市民亮相,唐代铸造作坊、建筑、水井等重要遗存图影同时亮相。
青龙镇,相传三国东吴孙权置青龙战舰于此而得名。唐天宝五年建镇,是上海最早的贸易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口岸,至宋代发展到鼎盛,人称“小杭州”。元代后青龙镇因吴淞江淤塞而逐渐衰落,湮没于地下成为遗址。为还原神秘青龙镇原貌,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从去年10月到今年2月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100余平方米,出土铜、铁、木、陶、瓷等可复原器物近2000件。上博馆长陈燮君表示,这座位于青浦区白鹤镇的古遗址有望改写上海城市发展史。过去,上海考古集中于史前时期和明清时期,唐宋遗址出土还是第一次,填补了田野考古的空白。
展览以年谱展示青龙镇发展沿革,用投影、图片模拟唐宋时期青龙镇概况,还原考古现场建筑基址4处、水井22口、墓葬2座、手工业作坊1处、砖砌炉灶1处,并放大出土文物细节,力求将眼前景象与历史文献完美结合。展出从上千件出土文物中精选的90件唐宋时期各类珍贵文物,唐代长沙窑褐釉瓷腰鼓备受关注,它表面为褐黄釉,内壁为褐色釉,鼓身两端粗圆,中间腰细,外壁凸起七道弦纹。上博考古研究部主任宋建表示,在长沙窑瓷器中,这样的腰鼓过去从未发现,就是在唐代南方诸瓷窑中也未曾发现,这对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7月,瓷腰鼓等十件青龙镇出土文物进入首批修复名单。当时,上博专家卜卫民表示,器物破损严重,瓷器釉面均有开片且不尽相同,原器物表面的装饰图案色彩丰富,都加大了修复的难度。时隔三个月,初见雏形的腰鼓取代了一堆瓷器碎片。青浦博物馆副馆长王辉透露,腰鼓修复完成大半,大口一端恢复原样,小口一端由于碎片散佚,展览后将送回上博,由专家组决定保持原状还是将其修补完整。(记者 诸葛漪)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展览丨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临摹展开幕
-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览在意大利罗马开幕
- 【万象维新】迎春展拉开帷幕
- 金蛇献瑞·书香迎春 阿克陶县书画展活动火热开展
- 文化中国行丨故宫博物院携手浙江省博物馆 百余件文物演绎“一茶一世界”
- 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预展
- 墨香润兵心 书画映豪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组织“名人名家进军营”书画展活动
- 潮起自贸港——海南画派优秀美术作品全国巡展(海口)开展
- “感恩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达州市第二届残疾人书画艺术作品展开展
- 丹青不渝 明德惟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书画小品展开幕
- “清风润心 廉洁明志”上城区职工书画展今日开幕!
- 中华同根 水墨情深——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天水举办
- 变化中的信心,第十一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即将开幕
- 第二十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禅意丹青”书画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