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黄格胜:37米巨幅《壮锦》进京

发布日期:2016-08-05    来源:中国收藏网    责任编辑:弘仁元    阅读:5403   版权与免责声明
巨幅国画《壮锦》前参观者络绎不绝。本报记者 戴冰摄 巨幅国画《壮锦》前参观者络绎不绝。本报记者 戴冰摄

  本报讯(记者 陈涛)中国美术馆一层圆厅里,破天荒地只展出了一幅画。倒不是刻意突出它的分量,而是缘于其自身体量――高2.4米、宽37米,由28张8尺宣纸组合而成的国画《壮锦》,描绘的木楼之多,呈现的群山之密,如同画家黄格胜以一己之力筑起的一个村寨!昨起,由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家园――黄格胜国画展”,将一幅幅壮美的“漓江山水”搬进中国美术馆一层展厅。

  京城观众对“漓江山水”并不陌生。早在2007年、2010年,广西漓江画派就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漓江画派晋京展”、“山与海――漓江画派走进防城港作品展”。与前两次不同的是,此次展出的123幅作品均为漓江画派领军人物黄格胜个人创作。展出题材分为“漓江”、“少数民族山寨”和“祖国名胜”三类,其中,“山寨”系列填补了中国山水画表现少数民族民居的空白,而鸟巢、长城、澳门牌楼、晋祠、黄山等名山胜景也悉数移居一室。“我深知自己并无慧根,因此放弃了最初做成‘故事片’、‘艺术片’的想法,而选择了‘纪录片’、‘功夫片’的套路。”黄格胜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画笔比较详实地记录中国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现代文明的过程。

  少数民族山寨题材是黄格胜用功最深的,展出的也多是八尺和丈二匹的现场对景写生,尤其是以28张八尺连接成的巨幅创作《壮锦》,更是这一题材集大成之作。令人称奇的是,即使将这幅作品割裂为28张,每一个也是一幅完整作品。行走展厅,如同一步跨进壮乡山寨。《水源头村口》里,两间老屋,数堆草垛,几株老树,虽无人出现却能感受到浓烈的生活气息;《家乡情》更是直抒胸臆,连绵的群山脚下,若隐若现的民居沿岸而筑,红衣女子正穿过牌坊渐行渐远,辽阔且静谧。

  “在宏大叙事作品里,是他对故乡,对父老乡亲的一往情深。同样是表现山水,可与传统文人画不同,它不以拙化讲究情调,而是彰显出正大气象。”在同一天下午举行的“家园・漓江画派论坛黄格胜艺术创作研讨会”上,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认为,“家园”、“村寨”、“故乡”这些与乡情关联的词汇屡屡出现在黄格胜作品中,无论是山寨吊脚楼还是古寺庙、农家青砖屋或者新建筑,因为倾注真情,他的作品为带有主题色彩的中国山水画创作指出了新的可能。

  事实上,在盛大的开幕式上,黄格胜还特意邀请了广西苗族村寨居民杜锋一家三口上台,同饮白酒。他介绍说,为了写生,自己曾经数十次到老杜家居住,每次短则三五天,长则一两个月。用他自己的话讲,他对山寨研究的熟悉程度,就连寨子里每条狗的名字他都叫得出来。

  黄格胜早年因创作200米长卷《漓江百里图》而成名,这幅作品的画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珍藏,他也是第一个登上美国国会图书馆学术讲坛的中国画家。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12月4日。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