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唐三彩釉陶女坐俑

三彩釉陶女坐俑,1953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王家坟村11号墓,为唐代的明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品简介

  高:28.5厘米
  用途:明器
  所处时期:唐 (618 - 907年)
  出土时间:1953年
  出土地点: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王家坟村11号墓

详细信息

  此女俑梳球形髻,穿袒胸窄袖衫、朵花长裙,着披帛,双手置胸腹上,安然垂足端坐在束腰墩形坐具上。从背后看,坐具似为籐竹扎制而成。

历史渊源

  关于这种墩形坐具,孙机先生在考证唐李寿墓石椁线刻《侍女图》文中有专门的解释。此物叫筌蹄,本属籐制品,供人坐之处的圆面小,接地之处的圆面大,两圆面间以纵线条连接,中部微有束腰。“筌蹄”一词来源《庄子·外物篇》:“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原非专有名词。筌作为捕鱼之笼,外形和这种坐具还接近,但蹄作为捕兔的夹绊,和坐具毫无关系。《全梁文》卷61注中筌蹄又做筌提、迁提,李寿墓《侍女图》中绘一随从侍女正是挟提着此物,所以“筌”以象形,“蹄”或就是谐“提”之音、取“提”之意。还有可能它本是一个外来语的对音,因为这种坐具是从东南亚一带传入中国的。筌蹄在南北朝隋唐时期相当流行,最初是作为佛教用具,垂足坐其上是讲经的姿势,史书就有梁武帝索筌蹄为侯景讲经的记载,克孜尔和炳灵寺等石窟的佛画中也有坐筌蹄的。随着佛教的世俗化,筌蹄到唐代已成为常见的家具,坐这种坐具的唐俑也就不乏其例了
    下一篇:三彩单峰骆驼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