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护封印

  护封印多用在信札的封口处,功用是防止别人打开偷窥信的内容。除了护封,也有刻谨封、固封、禀封的。在一些文件、文书的接缝处,人们往往也要盖上印,即所谓骑缝印,也是怕人动手脚。护封印的起源,应是古代的封泥。封泥又叫泥封。封泥是古人用印的遗迹,将印盖在泥团上,渐渐变得干燥坚硬,被保存了下来。汉代以前的文字,多用竹木,即所谓竹简木牍。封泥是古代用胶质粘土封缄于竹木简牍文书、进贡物品的包装之上,然后在封缄的粘土上盖上印章,以防被人私拆和调换。封泥基本都是朱文,而钤盖泥团的印章则正好相反,是白文。魏、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普及开来,取代了竹木简,印章的使用也跟着产生了变化,也就是封泥被废止,而改用印色,直接钤盖在纸张、绢帛上,印章因此也由白文转换为朱文。其实封泥的使用并未全部退出历史的舞台,今天人们使用的火漆、铅封等,实际上就是古代封泥的延续,只是改用其他材料而已。看来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古法还是行之有效的。

《西泠印社》总二十七辑刊叶其峰“试释‘段宣私譣’”一文,对孙家潭先生收藏的新见汉代三印面穿带印“段宣私譣”作了研究、考证,认为:“古‘譣’与‘检’通,《汉书·食货志下》‘考检厥实’之‘检’读‘譣’(验)可证。‘检’有多种含义,其中之一就是封缄。刘熙《释名·释书契》说:‘检,禁也。禁闭诸物,使不得开露也’……既然古人称封缄物为检,封缄称施检,那么,‘段宣私譣’为段宣施检专用印,即段宣私人的封缄印,也就没有什么疑问了。今见的封泥,是古人在置物容器或包裹绳结处加封的实物。封泥钤盖的均是官印或姓名印,未见署检的印章。正因此,‘段宣私譣’倍觉珍贵。署譣(检)的汉印至今仍是孤例,或可说明当时封缄印还处于萌芽状态,尚缺乏生存发展的空间。隋唐以后,我国印制出现了根本的改变,钤印再也不用软泥而用纸和印色,钤印变得简单而明了,于是在私印中派生一些新的印种,诸如书柬印、鉴藏印等,封缄物函,其意义在于加密防伪,贴一张纸,再加一封印,其效果与钤盖官印或姓名印的泥封完全一致,然却方便了许多,于是封缄印也就随之流行开来。传世的封缄印,多属宋辽元金时期,印文刻‘封’、‘封记’、‘封的’、‘封奉’、‘谨封’、‘谨封记’等字。过去,古印界对封缄印的源头是不清楚的,‘段宣私譣’的发现,这一问题也就解决了……”

  前几天,在徽州区乡下一个“铲地皮”的家中买了一个木质的“米押”(我不知它的准确名称,姑且以此谓之。),十公分见方,顶部像汉玉印常见的覆斗钮,并有大牛鼻穿孔,供人抓执。它的用途,是农家用刻有图案或文字的“米押”在储藏的粮食上盖出记号,也是防止别人私自取用的意思。如此看来,也是封泥的余绪了。又根据“米押”的形式和使用方法,和印章的性质并没有根本的区别,称之为“印”或视为印章的边缘化,也似无不妥。近读孙慰祖先生《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一书,其对印章的定义是“一种可供抑印出特定文字或图形标记、并且其本身可供验示,以固定地充当凭信为主的器具。”以此观照“米押”,不正是有这个特性吗。我们再扩展一下视野,看一种另类的防窃措施。在建筑工地上,工人在砖堆的表层,随意洒上石灰水,以此来验证是否有人动过砖。

  我曾在古玩店中见过几个“米押”,有的刻一图案,有的刻一、二个字。我买的这个“米押”可以看作是一个图案,也可看作是一个“字”,字则是宋四家之一米芾的 “黻”字。米芾初名黻,他的“苕溪诗帖”署“襄阳漫士黻”,“蜀素帖”署“元祐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黻记”。后改名芾,“清和帖”、“值雨帖”、“临沂使君帖”等皆署芾。米芾印章中的“黻”字乃是取黼黻之象形,黼黻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米芾印章是取其形以代“黻”字。故严格地讲,它又不是一个字。

    上一篇:料器
    下一篇:料器
    推荐图文